卢鹤绂

发布时间:2014-04-29

112

 

卢鹤绂个人简介
  
  卢鹤绂,核物理学家,复旦大学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14年6月出生于辽宁沈阳,原籍山东莱州。193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1941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卢鹤绂历任复旦大学教授,分子物理教研组、理论物理研究组、原子物理研究组主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兼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物理学会理事长,《原子核物理》副主编,美国物理学会会员,美国希格玛赛科学荣誉会会员等职。1977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科技工作者,1988年被中国科学院授予从事科学工作50年荣誉奖状。1997年2月逝世。
  
  卢鹤绂院士主要从事理论物理和核物理方面的研究。1942年预言大规模利用原子能的可能性,随后提出一种估算原子弹及原子堆临界大小的简易方法,因此被国外称为"世上第一位公开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和"中国核能之父"。 1950年提出最早期原子核壳模型。1951年提出的流体动力学弛豫压缩基本方程,被美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马卡姆等人命名为"卢鹤绂不可逆性方程"。1954年发表用费米气统计模型估算铀235核裂变发出的中子数,扩充了爱因斯坦的化学弛豫学说。1993年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授予"20世纪成就奖",被美国传记研究院授予"国际承认奖",先后载入英国剑桥传记中心的《国际传记辞典》和美国传记研究院的《世界五千人物》《五百权威领导人》。1995年检验了马赫理论的正确性,被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主编认为是向爱因斯坦挑战的新方法。1997年在上海逝世。1998年美国休斯顿为卢鹤绂立铜像,并创办卢鹤绂科学实验室。在数十年的教育、科研生涯中,卢鹤绂为我国的物理事业和培养我国第一代原子科学技术骨干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了自己的格言“知而告人,告而以实,仁信也”。卢鹤绂的研究成果多而且质高,大多具有首创性,涉及范围又广,原子物理,分子物理,从实验到理论,是一个多才的物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