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创新挖掘人生的“第一桶金” ——记上海市济安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涛

发布时间:2015-05-19

 

  经济与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对出行的安全、舒适与便捷性要求越来越高,而在上海和其他一、二线城市,快速机动化的进程却是不容乐观的。上海市济安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涛就是一个现实版的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注意一些市场空间的观察、技术知识的准备和社会资源的积累。身为“80后”的他,200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组织了一个年轻的团队在交通咨询领域进行创业。目前,他已经是两家公司的总经理,公司业务已遍及国内50余个城市。
 
  让城市交通注入互联网思维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智能交通的重要作用逐渐显现。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传统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上海市济安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就是研发智能交通软件方面的一家公司。上海智能交通的发展,一直以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为导向,技术的研发与实践均走在全国的前列,特别是在对地面道路与快速路的动态信息采集、处理与发布系统,以及面向轨道客流的实时估计与预测方面。
 
  但上海智能交通的发展同样存在着一些有待提升的空间:例如,智能交通建设方面,侧重道路交通,而公共交通的智能化相对不足。汪涛认为,道路交通的智能化,偏向于小汽车的动态服务,服务对象是少数人;而公共交通,则是面向最大量的人群,是城市交通出行的承载主体。公共交通的高品质化、服务水平的提高、吸引力的增强,才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所在。目前,汪涛正带领公司科研人员研发智能公交相关软件,如乘客在公交站台的显示板上就能看到公交还有几分钟能进站,或在手机APP上就能看到这班公交是否拥挤,若是拥挤就可作出其他出行打算。而对于开车出行的人而言,实行交通信号智能化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早在几十年前,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就已经在研发智能交通领域内的相关技术,但中国目前的交通情况比美国、欧洲等国家要复杂得多。我觉得中国智能交通的前景很好。当前我国交通行业属于朝阳业,社会需求很大,我们在各个方面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汪涛信心满满地说。
 
  在不断学习中壮大自己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驴多,吃得比猪差。”这是汪涛用来调侃自己刚创业时的生活状态,虽然有点夸张,却道出了创业者背后的艰辛与困难。回忆起创业之初时的艰辛,汪涛却还久久不能忘怀。公司刚起步时只有七八个人,大家“窝”在一间小办公室里,没日没夜地搞研发做设计。除了技术攻关 之外,汪涛还需要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需要面对很多非本专业的棘手问题,这让一个理工科的“80后”大男孩很是头疼。创业第二年,公司发展顺利,搬到了杨浦区同济科技园内,至今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30多名技术出身的员工,且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达到了七成。汪涛自豪地说:“公司现已申请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20余项,公司的部分研发项目获得了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及上海市技术创新资金立项支持,并获第7届上海市科技企业创新奖及其他省市的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与汪涛的交谈中不难看出,他是位刻苦钻研、谦虚谨慎的人。“我能真正理解累并快乐着的感受。虽然辛苦,但一旦工作有了进展和成果,还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他经常说,在创业的道路上,自己还是个新人。这些年的创业经历,让他身怀感恩,认识到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
 
  《上海科技报》文:陈婷婷 耿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