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才高地走向人才高峰,专家谈沪科创人才建设工作

发布时间:2017-09-01


  近2年,上海不断出台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在集聚人才的规模、专业化上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前不久召开的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暨张江科学城建设推进大会上,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指出,上海是人才高地,但还没有形成人才高峰。会议要求在已出台的普适性人才政策“30条”基础上,争取明年出台人才高峰建设针对性政策。近日召开的市科技系统“领导干部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工作专题研讨班”上,科研院所领导也纷纷拿出经验与大家分享,为人才建设出谋划策。

  上海高端人才的规模距离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战略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与纽约、东京等世界城市相比也存在差距。上海要从人才高地向人才高峰转变,还需要从体制机制上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提高对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的吸引力。上海要在已出台的普适性人才政策“30条”基础上,争取明年出台人才高峰建设针对性政策。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聚焦上海有基础有优势的领域,如人工智能、类脑科学、生物医药等,面向领军人才及其团队出台具体政策。

  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皓表示,国家近2年来对人才培养投入增加很大,同时,住房问题及城市之间差异性越来越小等都增加了上海在人才竞争中的压力。上海在人才高峰建设中,要打好科创牌、上海牌、单位牌、项目牌和市场牌。

  708所相关负责人表示,708所在打造人才培养体系过程中,实施了启航工程、扬帆工程和远望工程,3个工程分别针对新员工入所、高级专家人才培养、所内及行业内优秀人才培养。他表示,单位在经历过待遇事业留人后,现在更注重环境留人。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副院长张杰表示,创新组织的本质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创新型组织管理的核心是对创新的激励。“以人为本的制度激励”是过去10多年来上海交大为了迈向创新型大学而探索和实践的大学治理体系。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上海交大自2007年起,历时两年多,学校与学院联动,经过四上四下的过程,完成了面向未来发展的10年规划——《上海交大2020》,这就是上海交大建设创新型大学的基础规划。规划主要通过“三步走”实现向创新型大学转型:第一个阶段,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激发师生个体的创新活力;第二个阶段,通过科研组织的重构,激励师生的使命感和成就感,把师生个体的创新活力凝聚成学校整体的创新能力;第三个阶段,通过制度激励的治理体系改革,营造人文关怀的创新文化。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激励,大学治理的核心在于激励师生的创新活力、凝聚学校的创新能力和营造人文关怀的创新文化。

  据上海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钮晓鸣介绍,科研院所转制后存在两大困难,一是科研投入减少,二是人才短缺严重。近年来,随着一批资深科技专家退休,转制科研院所的一些重要岗位遭遇“人才荒”。另一方面,这类国企的薪酬不是很高,对高层次专家缺乏吸引力,所以新进人才比较少。面对这些问题,上科院研究了中央、上海市近年来发布的推动国企科技创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文件后,提出一项新规:对市属、上科院直属转制科研院所进行业绩考核时,人才引进投入视同于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