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文明家庭|中国船舶701所上海分部鲍利群家庭:科研女将与“佛系”妈妈的相通理念

发布时间:2020-06-10

微信图片_20200611093904

宽松的成长环境、适时的关键引导、积极的价值取向,对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〇一研究所上海分部副主任鲍利群来说,作为一名母亲教育女儿与作为一名学科领军人才带领科研团队,在很多理念上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将这些理念理解透彻并运用自如,也让她一手握着幸福美满的家庭,另一手握着成绩斐然的工作成绩。 

宽松环境将“不可能”变“可能”

鲍利群与他的丈夫相识于高中,可谓青梅竹马,兴趣相投。这对伉俪都是工作中的“大忙人”。鲍利群一直在一线科研岗位,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出差更是随时随地,短则几天、长到数月。而她丈夫在外资企业工作,一步步走到了领导岗位,也是典型的事业强人。

在家庭里,夫妻之间的“不和谐”一般都发生在对女儿的教育问题上。每当两人的教育理念和意见岀现不一致时,就会及时召开家庭会议,分别讲述各自想法和理由,让女儿结合自己想法学会判断和做出选择。

“我们从不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女儿,而是给她一个自己判断和选择的空间。”鲍利群说,“我们努力给女儿营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尽可能不让她承受到学习成绩或其他的过度压力。”

这个宽松的成长环境,也是鲍利群在成为科研团队带头人之后所不断提倡的。在鲍利群牵头负责的众多工程项目中,很多都是时间紧任务重的,看上去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对这种巨大的压力,鲍利群会同团队成员一起,从设定一个个阶段性“小目标”开始,扎实基础,追求卓越;不畏艰难,敢于拼搏;勇于创新,勇于实践,最后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关键意见助力跨越挫折

生活的道路与科研的道路都没有完全一帆风顺的,选择、创新,总是和失败、挫折交织在一起。“中考算是女儿遇到的一个比较大的挫折。”鲍利群说,“她在自己最拿手的科目中没有取得满分,低于自己预期,没能考上心仪的名校,情绪一时有点低落。”

鲍利群告诉女儿,人生有很多条道路都可以通向成功,但人不可能把所有道路都去走一遍,因此学会在叉路口的关键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的能力十分重要。女儿考虑再三,根据自己“自我要求高,思维活跃不拘泥,越宽松的学习环境越能发挥潜能”的特点,最终选择了留在世外就读国际高中。

“其实,女儿最终的选择也是我所希望的。”鲍利群说,“教育女儿,我们从不求全责备,是引导和指导,在关键节点上,给出适合她的意见和建议。”

在科研项目中,鲍利群也常常鼓励年轻科研人员“不走寻常路”:可以有不同的科研思路、不同的技术路线,甚至是颠覆性的方案。在鲍利群看来,这些都是充满活力的创新,即使可能一时会遇到问题甚至失败,但一定会为更多的创新奠定技术基础。而作为科研团队带头人,鲍利群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把握关键节点,给出专业和及时的指导,确保科研大方向不至于发生大的偏差或对偏差进行不断修正。

如今,女儿已经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名校并开始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而鲍利群科研团队也取得了多项国家荣誉。 

“想要做”理念是最好的教育

鲍利群说,“我对家庭生活的认识和态度受我父母的影响非常大,他们是十分乐观温暖正能量的长辈,勇于并善于付出。”由于工作繁忙,鲍利群的女儿常常需要老人照顾,一旦遇到困难他们一定会及时倾力相助。"感谢家人默默的理解与支持,正是有了他们做我的坚强后盾,才能完成好国家和组织交给我们的任务。”

对于女儿的教育,鲍利群坚持“要她完成”不如“她要完成”的理念。她常常鼓励女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因此也让女儿养成了自律的好习惯。在今年疫情期间,在家工作,女儿依旧早起早睡按照日常时间表安排工作和生活。“有时候,我休息天睡个懒觉,还会被她催问‘今天怎么偷懒啦’。”鲍利群笑着说。

“对于科研人员,我们希望每个人都有‘想要做’的理念,而不是一味地‘要他做’。” 鲍利群说,“想要做”有时候不仅仅是科研的兴趣,也有为国奉献的责任感。当她的科研团队为了完成工程项目而夜以继日地加班加点,或是为了实现一个科研小目标而坚持不懈时,正是有“想要做”的理念作为最强的精神支撑。

(来源:上海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