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馆在第五届科普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中荣获多项佳绩

发布时间:2020-10-21

10月20日,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和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科普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重庆科技馆举行。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的 “听有虫”公民科学项目荣获全场唯一一个最高奖项——特别奖;上海科技馆的“齿轮大不同”项目荣获一等奖;“展品深度探索——新能源发电”项目荣获二等奖;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的“演化的力量——基于PBL的古生物主题研学实践活动“荣获三等奖;自然探索移动课堂团队获优秀科技辅导团队;我馆推荐的馆校合作学校上外附中获评“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示范校。

本届展评共收到来自全国86家科技馆、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专业技术博物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高校科研院所提交的项目方案168个,展评评委由高校科学教育研究人员、科学传播机构以及科普场馆的科技工作者组成。经过初评,55家科普场馆的81个项目参加了最后的终审环节。项目共分为“展览教育类项目”和“拓展教育类项目”两大类,通过线上问辩和展示的形式进行,共评选出特别奖1个,一等奖12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24个、优秀奖24个。

“听有虫”公民科学项目基于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拓展教育“我的自然百宝箱”,在去年8-11月间实施,是一项以“基于实物的体验式学习、基于实践的探究式学习”为教学理念,以“户外活动、线上联结、专家介入、全民参展”为特色的公众科学活动。项目立足“直翅目鸣虫近缘种可通过鸣声区别”这一科学问题,开发微信小程序“听有虫”,围绕鸣虫主题工作坊、听有虫户外鸣声采集活动、夜听虫吟主题展览三大主题活动板块,引导公众参与收集科研基础样本,鼓励公众走进自然、发现自然、收藏自然,提升其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今年,活动的2.0版“听见万物”正在进行中。

“齿轮大不同”项目是基于上海科技馆“智慧之光”展厅相关机械传动类展项,创造情境式学习环境所开发的系列课程,以齿轮传动作为核心,运用“基于实物的学习”、“基于实践的探究”、“做中学”的教学方法。系列课程由“齿轮初探”、“实践探真”、“探寻钟表”和“成果汇报“组成,旨在让学生逐步掌握齿轮传动的科学知识、理解不同形式齿轮组合的原理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领会其推动社会进步的意义。

“展品深度探索——新能源发电”项目从近年来公众普遍关注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这一热点话题出发,基于对展品的深度探索,在5E教学模式下探究新能源发电问题,课程包含风能与太阳能两个主题。

“演化的力量——基于PBL的古生物主题研学实践活动”利用“演化之道”展区资源,设置“生命从哪里来”、“生命如何登陆”、“灭绝怎样影响演化”和“演化还在进行吗”四个主要问题,通过展览参观、探究学习单、辩论讨论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

“自然探索移动课堂”团队由展教服务处教育研发部和教育运行部联合组成,团队成员包括朱莹、朱峤、娄悠猷、杭欢、裘颖莹、蔡敏琪等6人。这支年轻的团队在创新基于实物的体验式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打造立体资源格局,树立教育文创新标杆;开创多元化服务渠道,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等方面深耕细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国家级奖项10项、省市级奖项16项,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学术论文10余篇,发表科普文章80余篇。

成绩背后离不开团队成员对于项目内容的反复推敲和精心打磨,充分展示了近年来上海科技馆展教人员在校外教育领域和创新实践活动中取得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