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中国牌晶体”团体标准,以终评最高分入选首批“上海标准”

发布时间:2021-02-02

最近,首批“上海标准”发布,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制定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用锗酸铋闪烁晶体》团体标准,以终评最高分成功入选。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成为上海科技教卫系统唯一获此荣誉的科研院所。该标准目前已通过国家标准审核,即将发布。

推行“上海标准”标识制度是《上海市标准化条例》的创设性规定,由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指导第三方机构制定。

被誉为“中国牌晶体”

作为我国闪烁晶体学科的创建单位,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自主研制了锗酸铋、碘化铯、钨酸铅等系列大尺寸、高质量闪烁晶体。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为国内外高能物理大科学装置提供了大尺寸、高质量闪烁晶体材料,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其中,锗酸铋闪烁晶体(简称BGO晶体),是最具代表性的闪烁晶体材料。该所原创的大尺寸BGO晶体工业生长方法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入选我国建国五十周年五十项代表性成果,被誉为“中国牌晶体”。

上世纪80年代,华裔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先生领衔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决定大规模使用240毫米长的BGO闪烁晶体作为核心探测材料,当时国内外均无批量供应能力。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组织了联合攻关团队,通过国际竞标,独家完成了全部12000只240毫米的长晶体供应。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简称PET),是唯一能以解剖形态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影像、癌扩散研究、新药研发、神经类疾病诊断等领域有着大量应用。PET应用探测精度高,这对闪烁晶体的质量、性能、稳定性、一致性和成本等提出了远高于高能物理应用的要求。

标准101

BGO晶体成功应用于PET上

尽管上世纪80年代研制的BGO晶体在高能物理应用中具有显著的技术和成本优势,但无法满足核医学成像的苛刻要求,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与国外研究机构和企业的竞争中处于边缘状态,核心研发团队也因转向新研发任务而解散。1998年底,该所重新组建了BGO晶体研究与开发团队,以PET市场需求痛点为出发点,历时多年终于突破了关键制备技术和量产工艺,供应的晶体元器件长期占全球PET用BGO晶体85%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通用电器医疗(美)、东软医疗等国内外高端医学影像设备龙头企业的主要供应商,是全球产能和产量最大的实体单位。

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我所2011年起开始制定PET用BGO企业标准,2017年国家正式出台《团体标准管理规定(试行)》,我所第一时间响应,在已制定企业标准基础上,联合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制定了团体标准。”标准第一起草人、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袁兰英高级工程师告诉解放日报bull;上观新闻记者。

BGO晶体影响PET性能的关键技术指标有三个:能量分辨率、光学透过率和光输出不均匀性。“可以自豪地说,对比国内外标杆企业,我们制定团体标准的这些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袁兰英说。

此标准2018年发布实施后,国内上下游龙头企业纷纷采用。

标准102

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一项被应用领域广泛认可的标准,往往意味着行业话语权和影响力。

去年5月,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集聚长三角地区人工晶体优势力量,牵头建成了“上海人工晶体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助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此外,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牵头筹建了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光学晶体标委会和工信部医疗器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

“2014年至今,上海硅酸盐所制定发布国际标准7项,国家标准38项,国家军用标准6项,行业标准58项,团体标准19项,企业标准246项。”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科技产业处副处长吴永庆告诉记者,所里始终将标准化工作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发挥标准引领、支撑和促进作用,服务国家重大任务计划,推动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