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女性”特辑丨“国之重器”设计师居然是她!

发布时间:2022-03-08

近日,全国妇联公布了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红旗手(集体)。其中,市科技系统于再红、陈玲玲2人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这些优秀女性用行动生动诠释了

“聪慧时尚、自信坚韧、创新进取”的

上海女性时代精神

以巾帼不让须眉之志

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


在外人眼中

她是奋战一线、雷厉风行的

舰船研发科研工作者

在船东眼中

她是技术精湛、深受认可的

“于老轨”

在同事眼中

她是追求卓越、勇于担当的

“楷模”

她是奋战一线、雷厉风行的

舰船科研工作者!

用辛勤付出和汗水

诠释以“胸怀祖国,献身军工”

为内核的“远望精神”

展现舰船行业中的“她力量”

图片1

于再红

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海工部副主任。

她和团队经过20余年不懈努力,攻克技术难关实现大型挖泥船的国产化之梦,填补疏浚装备高技术领域空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她采用“复合驱动”、电力驱动等动力系统设计理念,大大减少大型挖泥船的总装机功率,创造巨大经济效益。获上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


“我把‘女儿’托付给你们了”

图片2

于再红所学的专业是轮机,轮机被比喻为舰船的“心脏”,是非常重要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在20年的科研生涯中,她担任了多个重要项目的副总设计师和轮机专业主任设计师。


作为我国挖泥船自主创新团队的一员,从2000年开始,于再红就和她的团队共同努力、攻克技术难关,开启了挖泥船国产化的漫漫征途。

图片3

2003年,于再红担任了第一艘国产大型耙吸挖泥船——“新海虎”轮的副总设计师,13500立方米的“新海虎”是我国按照国际最先进的设计理念自行设计的第一艘大型、现代化的耙吸挖泥船。


1000多个日夜的磨砺,几个月的海上陆上联合调试,经历了无数次几近崩溃的时刻。2005年,“新海虎”轮成功交付,一举打破了大型现代化挖泥船为国外垄断的局面,同时也开启了挖泥船“复合驱动”的先河,该船亦被称为“神州第一挖”。


这一艘艘船就像是我的‘女儿’,顺利交付的时候就是女儿出嫁了。


之后的10年里,于再红所在的挖泥船团队不断探索,研发了新海凤、浚海系列、通系列等大型挖泥船20余艘,这些船为远海岛礁建设、海洋维权、港口航道和填海造陆工程建设立下了赫赫战功,我国迎来了挖泥船黄金十年的发展。

图片4

于再红和她所在的研发团队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全面掌握了超大型绞吸挖泥船的设计技术。2019年,历时4年打造的亚洲最大的绞吸挖泥船 “天鲲号”正式投产,“天鲲号”是我国自主创新、打造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型自航绞吸挖泥船,与大飞机、航母并列“十大国之重器”。

微信图片_20220310095855

历经20余年的不懈努力,我国不仅实现了国内自主设计建造大型挖泥船的梦想,还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从完全依赖进口到作为先进技术禁止出口,走出了一条挖泥船国产化的逆袭之路。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让挖泥船走进了大众视野,成为人们关注的“神器”,为我国海洋权益维护、海洋强国建设、一带一路的建设提供了装备保障。


“希望你成为有思想、独立的女性”


科研女性的数量相比男性较少,在船舶行业,更是如此。从时间维度上来看,过去从事船舶行业的女性寥寥,如今随着船舶的人性化设计,建造技术的进步,船舶女性也有了较为便利的工作条件。


性别不是决定因素,真正的决定因素是你的业务能力、你的创新意识、你的思想和精神。


2008年11月28日,她参与设计的16888m3耙吸船“新海凤”顺利交船。2天后,她的女儿出生了,从此以后,她换了身份,成了一名母亲。在20年的舰船研发设计生涯中,于再红也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蜕变,每一次都充满了艰辛和勇气。

图片6

作为一名女性舰船科研工作者,要平衡好家庭和事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我出差时间比较长,和所有的母亲一样,我期待着回到家女儿像小鸟一样朝我飞来。然而,女儿见到我竟然躲到了她外婆的身后,用怯生生的眼神看着我,当时我就特别失落,还因此迷茫过一段时间,为忽略了女儿的感受而心生愧疚。”于再红坦言。后来,她开始逐渐调整工作的节奏,提高平时的工作效率,注意培养新人,尽量平衡好天平的两端,渐渐地,她和女儿都适应了彼此,“我把自己工作中的成绩与挫折和她分享,她甚至会和我一起分析和探讨。”

图片7

“女儿的存在,让我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动力,我希望她眼中的妈妈是一个勤奋、努力的妈妈,我也希望能和女儿一起成长,就像我参与设计的一艘艘船,希望她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独立的女性,我们都是。”于再红如是说。


来源:中国船舶七O八所、上海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