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李时庄同志

发布时间:2011-08-09

郁群

  在我一生记者工作中,采访过很多共产党员,其中入党最早的几位之一就是李时庄,他是1925年参加革命、1928年参加党的老同志,对这些早期入党的老同志,我总有一种特别敬重和神秘的心情,因为他们不知要克服多少复杂的困难,才能取得胜利生存下来。

  李时庄同志是从枪林弹雨长期战争中冲杀出来的老干部,原系上海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2000年市科协离休支部组织大家撰写《青春烈火》回忆录时,他只写了一篇《宿县抗日斗争回忆》,这是一篇根据资料撰写的宿县抗战史的文章,而没有着力地撰写他自己在战争中的故事。其实,他的战斗故事是很多的,这里,介绍几个如下:

  为革命开了第一枪

  李时庄的战斗生活带有传奇色彩,他的第一枪更是令人猜想不出。

  他入党的时候,正是革命低潮时期,他坚决背叛了自己的地主家庭,参加革命。到处都在抓共产党,党的活动十分困难,经费更无来源,李时庄把自己零用钱全部交给组织使用。他的哥哥为了限制他的活动,不给他零用钱,这一下激怒了他!他想:“我的零用钱是党需要的经费,我一定要他付给我!”他请妈妈出面要,没有结果,他拿起枪打死家中两条牛。最后,经母亲支持、舅父调解,大哥才让了步,准许他自由活动,并继续给他每个月30元的零用钱。

  这个故事至今还在他的家乡传颂着。原任宿县行署机械电子局纪检组长李文驷在纪念李时庄的文章中写道:“当革命经费十分困难时,他向家中要钱接济,家中不给,李开枪打死自家两头大黄牛,销售牛肉将钱贴补革命活动经费,充分体现了对党、对革命的无限忠诚。”

  受到彭雪枫赞扬

  抗日战争爆发,日军侵占徐州一带,在党的领导下,李时庄出任宿县县委书记、县长,组织抗日游击队,配合八路军、新四军打得十分出色。

  1939年4月,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进入敌后,到达涡阳,李时庄代表宿县县委在涡阳新兴欢迎彭雪枫同志。彭司令见到他非常高兴,拉着他的手不放,中午并请李时庄同志吃饭,由张震、肖望东作陪,四个菜,吃的高粱面窝窝头。李时庄把宿县的情况作了汇报,彭司令指示:第一、要组织好自己的队伍;第二、要搞好统一战线,一定要做好联庄会工作,包括做好愿意抗日的地主的工作;第三、游击队可派一个团打土匪。回来后,李时庄积极贯彻彭司令的指示,很快在宿县建立了六个区:柳政区、古城区、濉溪区、长山区、古镇区、蓠沟区,每区都有一支游击队,几十人、百把人不等。其他工作也都积极地展开。

  1940年10月底,彭雪枫写了信,派社会部黄池国送给李时庄,要李带二个连配合五旅在涡南开辟斗争。在涡南,打了土顽,开辟了四个区的抗日战争局面。

  1941年五、六月份,李时庄与五旅一块过津浦路东,到了新四军四师师部,整理一下二三百人的队伍,交给五旅,然后他带一名警卫员到师部报到。彭师长很高兴,说在反顽斗争损失惨重的情况下,能把县区队二三百人带回来很不容易。第二天,张云逸提出要带李去淮南二师工作。后来,宿东地委书记谢邦治报告提出宿西顽军要进攻皖东北,要李到宿东去工作,理由是李对该地带熟悉。彭师长当面找李谈话并让李任宿东地委委员。

  李时庄对彭雪枫的接见和赞扬很重视,在他的《我的革命历程》一文中有记述。

  难忘盛圩孜战斗

  1941年11月17日和18日两天,四师参谋长张震在宿东召开了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小秦家会议,解决了当地军地团结问题,成立了“宿灵县支队一区行政工作委员会”,李时庄任主任。18日夜会议结束后,张震和地委书记谢邦治以及李时庄等在盛圩孜过夜,突然遭到大批日伪军的袭击,关于这场战斗,李时庄在《淮北的抗日敌后斗争》一文中记述如下:

  “小秦家会议后,当夜一区同志、王峙宇同志都各回原处,张参谋长、地委、县委同志都跟着宿东支队过车湖到沱河南盛圩孜宿营。在天色黎明时突然遭到十一辆汽车日军的袭击,姚运良支队长和张震参谋长住的靠近,就帮助张参谋长及其警卫员越墙安全转移到沱河以北,也有很多战士随同转移。我和地委书记谢邦治住在一起,听到枪响即带警卫员出门,见一汽车日军已到门口,谢从北面我从南边巷子分头冲出敌人包围,到沱河北村庄隐蔽,姚克、张有奇等同志身穿便衣和群众在屋内高粱杆堆里隐蔽未动。据当天了解,在此反击战斗中,我军死伤十八人,损失很大。”

  据有关史料记载:担任这次阻击战任务的是支队警卫连,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我军英勇战士,和日伪军展开激烈的枪战。盛圩孜村里硝烟弥漫,枪声、手榴弹声和战士们的喊呼声响成一片,从拂晓一直打到天亮。警卫连长石守良等18名英雄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另外还牺牲了13名地方干部和战士,深受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敬仰。1981年7月下旬,张震专程来到盛圩,并为修建烈士陵园亲笔题写“盛圩战斗烈士纪念碑”。1999年,86岁高龄的张震将军从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于5月15日再次来到盛圩烈士陵园,并代表全家向陵园捐款4000元。

  把白米猪肉送前线

  在淮海战役中,李时庄最高兴的是把白米猪肉送上前线,让战士吃饱了打胜仗。

  在小李家村召开的战勤会议,有中野各纵队的负责人和二、三、四、六分区的负责人参加,三分区是李时庄带队参加的。身材高大的刘伯承在会上说道:“去年中野抢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是为了引开敌人的主力,分散其力量,以便华野更有力地歼灭敌人。现在黄维兵团被我们引来了,我们决定在涡河北干掉它,因为这里是我们的根据地,有群众支持。各纵队作好充分准备,下大决心全歼黄维兵团。”刘伯承问:“三分区的人来了吗?”李时庄回答:“我是副专员兼后勤主任。”刘伯承强调说:“我们就在三分区打,三分区来开会的同志回去要抓紧布置,保证做好后勤工作和粮食供应,交通不能中断。”

  会后,各部队后勤员负责人和三分区的同志又留下进行具体布置。关于架通电话和贯通运输线的问题,李时庄建议说:“我们先后两次破击津浦、陇海铁路,搞了不少电话线给了军区。请你们打电话给军区,让他们把电话线、电话员派车送来。电线杆由我们负责解决,并请给我们画张线路图,印千余份,派骑兵按图通知各县、区就地砍树竖杆,铺路修桥。动用多少工,砍了多少树,打过仗后凭条子再和群众结账,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命令各县、区、乡就地负责,完不成任务撤职查办。”中野负责后勤工作的参谋处长姚继鸣同意了李时庄的意见,并派给两个骑兵班。

  李时庄组织人员分三批到沿途各区、乡布置,接连干了三天三夜,架好了线路,打通了交通线。

  在淮海战役期间,为了支援前线,李时庄日夜操劳,穿行于各县与兵站之间组织支前大军,8个县共出担架2万副,有力地保障了野战部队的物资供应。他的眼睛熬红了,人累瘦了,他还组织广大群众坚壁清野,填了井,搬走了粮食,转移了群众,敌人在这片土地上没法生存,只能靠飞机扔饼干、罐头。李时庄带领三分区的广大干群保证部队吃上了白面、猪肉、鸡肉,而他和其他地方干部却吃着高粱面窝窝头和辣椒。

  李时庄一生有很多战斗故事,我是读了一本纪念他的书《忠魂》后才知道的,书中包括他自己写的多篇文章,其中有关于宿县早期的革命史、建党史和各个时期的战斗史;另外还有许多关于他参加战斗的线索、材料,如果能有机会再采访补充一下,多么好啊!可惜他早早地走了。我先后错过了三个机会:一是在上海科技报当记者时,他曾要调我到市科协任政宣部部长,如果我调过来了,在他的身边工作,很可能早些知道他的战斗故事,也就会早些进行采访的;二是在上海老年报任记者时,我曾采访过他一次,但写的是老干部晚年继续作出贡献,我写了一篇通讯,总编辑写了评论学习他老有所为的精神,没有涉及战斗故事;三是离休支部发动大家写《回忆录》时,我负责编写小组而没能帮助他把一些参加重大战斗的精彩故事更好地写出来。我感到后悔不已!

  忆念李时庄同志,我根据有关材料,写下了这篇文章,把他介绍给大家,希望有所弥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