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执着,造福患者——记科技精英贾伟平

发布时间:2012-01-10

  首次在国际上阐明了中国人空腹血糖受损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首次提出中国人群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的切点为6.3%;首次建立动态血糖监测的正常参考值;建立了适用于中国人2型糖尿病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大样本研究人群……翻开贾伟平的资料,“首次”和“糖尿病研究”成为关键词。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院长,贾伟平2005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2006年获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8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后获得国家、上海市及卫生部各类奖项11项。提及取得如此多的荣誉,贾伟平却淡然地回答记者:“这不是我个人的成绩,是在整个学科同仁共同努力之下获得的。”
  
  针对性研究国人糖尿病
  
  我国目前有9200万余名糖尿病患者,并以每天3000人的速度递增,是全世界糖尿病的“重灾区”。据调查,上海2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6.87%,新发病1.65%,此外还有10%为糖尿病前期人群,情况不容乐观。
  
  为此,贾伟平的团队针对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特性,建立了适用于中国人2型糖尿病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大样本研究人群,用于研究的人群累积逾万例。通过家系连锁、精细作图等方法,首次在1号染色体长臂上定位了中国人2型糖尿病的新易感基因——一氧化氮合成酶1转接蛋白(NOS1AP)。此外,还系统地研究了国外报道的影响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及空腹血糖基因在中国人群中的作用,发现其中KCNQ1、TCF2等10个基因影响中国人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GCK、MTNR1B、IGF1等13个基因影响中国人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等糖代谢相关中间性状。
  
  还有一项首开先河的记录就是首创基因组联合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评估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的疗效。贾伟平首次在中国人群中开展不同基因SNP位点与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疗效之间相关性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分析了NOS1AP、ABCA1、KCNJ11、KCNQ1等多个基因与罗格列酮或瑞格列奈治疗疗效的关系。发现KCNQ1基因rs2237892位点与瑞格列奈治疗后2h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相关,对阐明遗传因素导致糖尿病个体间疗效差异的重要机制有指导意义。另外,首次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了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降糖药物治疗前后代谢谱的变化,从代谢组学层面揭示了不同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的修复途径及疗效机制。
  
  热心为患者做实事
  
  前两年,贾伟平教授及其团队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在三级医院看病,血糖理想控制可达到50%,而在社区仅为10%。三级医院可以系统检查糖尿病的并发症,但社区医院多年来都未实施过并发症检查。事实上,糖尿病之所以成为联合国建议的需要全球共同抗击的人类疾病,根源在于糖尿病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果不很好控制血糖,及早筛查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失明、肾衰、截肢等。这不仅加大治疗难度,花费也将是天价。针对社会糖尿病知晓率低、血糖控制率低、慢性并发症筛查率低的“三低”现状,贾伟平教授开展了《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人群中慢性并发症的流行病学及其检查方法的筛选和评价》的科学研究,提出了“无缝化管理”的策略,即创立“医院—社区”糖尿病一体化管理模式,组建一体化管理工作团队,构建适宜的标准化分层诊治流程,开发“医院—社区”共享信息平台。因为有了跟大医院相衔接的系统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克服了“医疗资源不足”造成的瓶颈,病人在社区花不多的钱,就能好好看病。这也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贾伟平教授切实想病人所想,为患者做实事的有益尝试。
  
  (来源:上海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