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帅才”——记上海市科技功臣奖获得者贺林

发布时间:2012-07-18

 

  初识贺林,很容易把一个词——“帅才”加到他身上。“帅才”者就贺林而言或许有两层含义,一是人长得帅,他是学生眼中风度翩翩的先生,是海外学者眼中愿放弃优厚生活待遇的“海归”;二是有能指引方向的才能,其中一个经典故事是,他带领团队首次发现A1型短指(趾)症致病基因——IHH基因,最终成功揭开了遗传疾病的百年之谜,这位遗传学家也因此荣膺2011年度上海市科技功臣。
  
  回国带来广阔研究空间
  
  1970年,不满17周岁的贺林进入南京化纤厂工作,因出身问题,他连“工厂大学”的门都没机会摸到,在高考恢复的1977年,在承受着恶劣的三班倒条件,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经过3个月尝试没能如愿以偿,再经过半年的努力,贺林居然考上了大学。此后,1991年他放弃了英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科研环境回国,这时他想得最多的是,换个环境能给他的遗传学研究带来什么,地广人稠的祖国给了他现成的答案——样本和中国人自己的病。
  
  贺林敏感意识到,中国一些地方特别是偏远地区和外界交流甚少,基因比较单纯,而这为建立某些重要疾病的基因资源库提供了难得的可能。为此,他将每月3000元的“高”工资,都投在了样本采集上。贺林所在的团队已建立了拥有10万个样本数据的世界上最大精神疾病样品库,令国际同行“眼馋”不已。
  
  药物有效性和百家姓挂钩
  
  贺林另一为人所知的贡献是,他根据人类基因组的研究成果,首先提出“药物也有百家姓”思想,患有同一种病的不同患者,即使吃相同药物,疗效差别也很大,而大量事实也证明,疾病的易感性有着明显的家族倾向。既然某些疾病会通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那么姓氏或许就能成为鉴别某人是不是会得某种遗传病的好办法,也许以后人们到医院看病,除了说明自己得了什么病外,还需说明自己姓什么。
  
  结合国情,贺林提出“百家姓”与药物开发相关性的新思路,这个想法的提出掀起了传统医药设计上的一场变革,目前药物生产主要依据的是患病人群共性的设计思路,今后或将走向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家族或个体的遗传特征来设计的新路,即医药个体化或医药家族化。这一发展趋势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药物基因组学。
  
  快乐科学的倡导力行者
  
  在交大Bio-X研究院院长助理李卫东眼中,贺林能登上一个个科研高峰,取决于他宽容失败的科研态度和善于发现的独到眼光,贺林则说:“步步快半拍,为创新之源。贺林工作的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分别坐落在小白楼和大红楼内,他解释研究院中的Bio-X中的X特指“交叉”的意思,他的许多研究成果,都是生命科学与其他科学碰撞产生的火花。
  
  虽然是个大忙人,但贺林却希望学生们能够享受科学带来的乐趣,他说科研就是几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对某样事物有兴趣,组成团队一起玩,所以叫“快乐科学”。为了鼓励学生科研进取,他自掏腰包设置Bio-X奖,每年授给一位大学生或研究生。为了大家宽心与陶冶对科学的感悟,他们添置了咖啡机,在小白楼的四合院里,养了两只猫、两只鸟和5只乌龟,它们被学生的“爱心”养得白白胖胖,还有那满院子花草和走廊的稀有植物,有时共开烧烤派对,让小白楼成了交大校园一景。在这样的地方工作,想不舒心也难。
  
  正是这样一支年轻、看似在“玩科学”的团队,却在10年间共发表300多篇SCI论文,平均每年在国际顶尖杂志上发表一篇影响因子大于30的论文,论文的平均影响因子大于5,单篇最高被引用率超过300次。
  
  休息时间对贺林来说非常宝贵,他保持着两项爱好——打乒乓球和摄影。年轻时他曾办过个人影展,而乒乓球的最好成绩是将我国一名省队队员“挑于马下”。这样的好天气,他又和学生们策划着该出去踏青烧烤了。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