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信宝: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 推动上海科技事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4-04-21

00008143

 

  党的十八大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市科技机关必须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努力打造一支政治水平高、综合素质优、服务意识强、工作活力足的干部队伍,着力推动上海科技事业的改革发展。
  
  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央和市委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科技创新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新的论断。市科技机关干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是深刻理解科技创新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工作的使命感。2013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科技组讨论时指出,近代史证明中国每一次受屈辱,并不是因为经济体量不够大,而是科技不够强大,没有起到支撑作用。 2013年3月5日,在参加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已由较长时期的两位数增长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尽管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重要进步,基本形成了领跑、并跑和跟跑三者并存的格局,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依然是一种客观现实。因此,必须要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脚踏实地地推进科技创新,缩小与先进水平的差距,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建设。
  
  二是准确把握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增强工作的紧迫感。2013年9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目前处于科技革命的前夜,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带动了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一般认为,过去五个世纪里面发生了五次科技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遗憾的是,我国错过了前四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只把握了以电子计算机、信息网络为标志的第五次科技革命的部分机遇。大体上看,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世界主要国家可能处在相距不远的起跑线上,如果抓不住这次机会,在新一轮的产业分工版图中我国可能将再次被边缘化。所以,必须强化机遇意识、服务国家战略的意识,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
  
  三是大力践行大科技理念,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提出了“五个着力”的重要要求,强调要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当前科技工作的内容已经逐步从注重研发拓展到创新的全链条,科技工作的对象已经从研究机构拓展到企业、园区等各类创新主体和创新人才,科技工作的抓手已从研发项目拓展到项目、人才、基地的一体化推进,更多地关注非研发创新活动。所以,必须要增强工作使命感,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更广阔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关心和支持科研院所、企业、高校、中介服务结构等各类创新主体,充满感情地为广大科技人才服务,汇聚强大的科技创新正能量。
  
  二、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选人用人是旗帜,是导向,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只有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让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都感到有干头、有奔头,让“三严三实”的干部心无旁骛,才能营造人人争创佳绩、人人感到压力、人人看到希望的氛围,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形成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科技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是更加注重有为才有位,不让“雷锋”吃亏。 “雷锋”就是那些工作肯吃苦、勤奋加努力,把平凡工作当成事业和使命,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坚持坚守、无私奉献的“老实人”。“雷锋”吃亏了,“雷锋”就少了。首先不能让“雷锋”在业绩贡献面前吃亏,通过“赛马”而不是“相马”,让那些工作认真负责、能力出众、业绩出色的干部得到认可。其次不能让“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吃亏,鼓励和引导干部勇于担当、善于创新,主动去“闯”、大胆去“干”。再次要做到不让“雷锋”吃低调务实的亏,全面、历史、客观地评价干部,让老实人的成绩“显山露水”,并主动关心、呵护他们。
  
  二是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做到一视同仁。充分发挥党委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自觉做到公道正派、按章办事,把公平公正体现在干部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提高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公信度、满意度。要坚持选任职位与条件公开、民主推荐程序公开、民主推荐方式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严把公开关;要坚持日常了解与民主推荐相结合,干部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岗位匹配与个性特点相结合,单位历史阶段需要与班子效能相结合,严把公正关;要多方听取民意,特别是知情者、关联者的意见建议的同时,兼顾实绩和能力考核,做到既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又做到不以票取人、不以分取人,严把公平关。
  
  三是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学习教育是干部成长的重要源动力。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着力提升干部党性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坚持需求导向,对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引导干部制订和优化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干部培训的需求调研,优化培训方案设计,增强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坚持因材施教,遵循干部成长的规律,围绕大局工作,结合干部成长阶段和特点,坚持“缺什么、补什么”,优化课程内容,创新培训方法,自觉做到学有所用。要坚持实践锻炼,鼓励一批有潜力、且缺乏实践经验的年轻干部走向基层、面向实践,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
  
  四是更加注重干部的多岗位锻炼、全方位交流。一次经历就是一位“老师”,一个岗位就是一所“学校”,多一次交流就长一分才干、多一分成熟。要强化上下联动,积极推进市科技机关与直属单位干部的交流,为干部锻炼成长搭建平台,努力形成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基层选拔的干部培养链。要强化左右联动,加快市科技机关各处室干部之间的交流和轮岗,鼓励干部进行多岗位锻炼,在多个岗位的实践中开拓视野、经受锻炼,不断丰富阅历、练好内功。要强化内外联动,推进科技系统干部交流工作纳入到全市干部交流的“大平台”,不断拓展干部成长空间,加快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五是更加注重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合理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各年龄段干部都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宝贵财富。要积极培育优秀年轻干部,既加快培养又不急于求成,既大胆使用又不拔苗助长,既创造客观条件又激发内在动力,通过各种途径使年轻干部的素质能力与岗位职责相适应。要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加强干部资源的统筹协调和有效整合,强化干部的梯次配备和新老衔接,充分发挥各年龄段干部的优势和特点,让各个年龄段干部的效能得到最大发挥。要全面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通过源头储备、实践锻炼、跟踪培养和制度管理等多种举措,切实加大培养选拔力度,加快形成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女干部健康快速成长的良好机制。
  
  三、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水平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科技两委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深入基层听取意见,共获得317条意见和建议,并从五个方面提出36项整改措施,特别注重服务各类创新主体和科技人员。市科技机关要扎实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回头看”和整改落实工作,着力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改进和优化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2013年,市科技机关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新设创新服务处,调整高新处和体改处的职能,撤销信息处,将原本分散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融于一体,系统性地向创新主体提供全过程的创新服务,强化对科技创新的服务功能,更大范围内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要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做好科技法规的贯彻落实和规范性文件“立改废”工作,减少并优化行政审批,进一步放权于民,发挥好社会组织的作用为科技创新服务,推进科技中介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二是健全服务机制。要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回头看”和整改落实工作,形成长效化、常态化的服务机制。认真落实《市科技党委、市科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市科技系统基层工作制度》,市科技两委领导班子成员与机关处室负责人深入基层单位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指导,帮助基层推进中心工作、加强党建工作,并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建设政务工作大厅,办好“科技114”公共服务窗口,形成科技项目申报网上网下“一门受理,一门回复”,缩短与群众的距离。完善科技机关与直属单位大型会议和活动报告制度,加强统筹协调,尽可能压缩会议数量和会议时间,减少基层的负担。
  
  三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当前,全球信息技术创新及其广泛应用,正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观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市科技机关必须要转变观念、勇于创新,着力打造“三个平台”,形成服务“品牌效应”。打造“科学家双月座谈会”平台,问政于科学家、问需于科学家、问计于科学家,形成制度化、持续化与规范化的创新思想交流和互动机制,为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支撑。打造“科研院所与企业对接会”平台,组织科研院所与企业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培育,切实提升服务科技创新、服务改革发展的能力。打造“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对接会”平台,推动科研院所与高校加强对接和交流,在科教协同发展中培育创新源泉,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四、着力加强市科技机关创新文化建设,营造奋发有为、团结和谐的氛围
  
  机关文化是机关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目标方向、制度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市科技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加强机关创新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干事氛围、交流氛围,统一思想认识,凝练共同目标,凝聚团队力量,激发创新活力,自律个人行为,塑造机关形象。
  
  一是着力营造“团结紧张、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针对市科技机关分散办公的客观实际,创新机关党支部活动方式,改善办公环境,不断促进市科技机关内部的工作融合,增强机关干部的归属感和亲切感。在创新支部活动方式方面,鼓励和引导市科技党委支部与市科委支部形成联合活动组,通过开展学习交流、联合活动等形式,加强工作的互动融合。在办公环境改善方面,开展“风采三上”行动,通过“上墙(在三个办公地点设立玻璃展板)、“上网”(在内网上开辟“职工文化之家”栏目)和“上屏”(建立市科技机关微信群),多种方式同步展示机关人员的工作动态、获得荣誉、个人才艺等内容。每年10月还将开展机关文化展示月活动,营造市科技机关“团结紧张、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
  
  二是营造“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事氛围。着眼于建设队伍、服务发展,搭建素质提升平台,从“看”(图书角)、“说”(讲思会)、“写”(青年笔会)三个层面,激发职工肯干事的热情,培养职工能干事的能力,增加职工干成事的信心。设立图书角,发动机关干部分享好书并撰写书评,形成热爱阅读、崇尚知识的良好风气。举办讲思会,围绕科技机关创新文化年度主题、创新热点和培训见闻,开展专题演讲会、正反方辩论会和多人联讲汇报会,提高职工思维的灵活性、敏锐性、批判性和深刻性。设立青年笔会,针对科技工作中的难点热点课题,借鉴项目管理的模式,鼓励机关干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为提升市科技机关管理效能贡献智慧和经验。
  
  三是营造“平等协商、畅所欲言”的交流氛围。搭建机关人员沟通互助平台,分享不同的知识、经验,营造人人平等的氛围,既促进知识共享,又增进团结,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建立委领导谈心制,建立上下沟通的平台,每年委领导与分管处室开展一次集体谈心或个人谈心,集体谈心侧重团队建设和鼓舞士气,个人谈心侧重关心个人发展和感情激励。创办“慧分享”沙龙活动,每期确立一个主题,鼓励机关人员分享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各类内容,沙龙活动已经开办三期,由委领导带头分享工作和生活上的趣事和见闻,得到职工普遍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