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护士:护理了伤口 温暖了人心

发布时间:2014-06-19
  讲述中国梦,展现申城美,哪里能少得了“半边天”?5月12日起,新闻晨报与上海市妇联携手推出“我想大声表扬你·巾帼美”专栏,报道12位奋斗在不同岗位女性的事迹,展现上海女性聪慧时尚、自信坚韧、创新进取的时代精神。
  
  今天是护士节,我们要向读者朋友介绍的是一位20多年来仔细处理好每一个伤口、“全心全意做喜欢的事”的好护士蔡蕴敏。
  
  蔡蕴敏是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换药室的一名护士。她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仔细处理好眼前的每一个伤口。“我自己特别怕疼,将心比心,也看不得别人承受痛苦。”20多年来,她用细心、耐心、轻柔的动作为病人缓解疼痛、找回尊严。
  
  在她的带动下,金山医院换药室的医疗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至今,蔡蕴敏已接受院内外伤口护理会诊2500多次,治疗疑难伤口超2万人次,上门换药服务约400人次,足迹遍及金山、奉贤、嘉定、松江甚至浙江平湖、海盐等地。2012年,蔡蕴敏被评为“上海市十佳护士”、“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13年获得“上海市十大感动人物”、“全国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劳模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一封来自天堂的感谢信
  
  “亲爱的蔡老师:当你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去了天堂。在我经历无边灰暗的时候,你来到了我身边。我身体上不断冒出的一个个伤口,淌着脓水,发着恶臭,连我都无比厌恶自己,而你不!我一直记得你弓着背弯着腰,仔细为我换药时的样子,那么投入、那么专注。尽管当时的我依然倔强和冷漠,但在心里,我明白你的好,更感谢你给了我超越血亲的爱。”
  
  写信者小雪,读大二时患上了腹膜假性黏液瘤,盆腔里面长了14-16厘米的瘤,伤口经久不愈。2011年小雪碰到了蔡蕴敏,每次处理小雪不断渗出脓液的伤口时,蔡蕴敏一弯腰就是一小时。在她悉心治疗下,小雪的伤口慢慢愈合。
  
  一次,定期来医院换药的小雪突然没出现。“小雪这几天怎么没来呢?”蔡蕴敏不放心,下班后就找到小雪家去了。看到她,小雪哭着吐露了心声:“蔡老师,我想死,但我连爬到窗口的力气都没有了。”原来,小雪家住得高,又没电梯,每次去医院换药,都是父亲抱着她去的,父亲渐渐老去,自己病情渐渐加重,小雪不想再连累父亲。蔡蕴敏内心一阵酸楚,产生了每天上门给小雪换药的念头。
  
  此后11个月,蔡蕴敏为小雪上门换药达84次。“有时我实在太忙了,护理团队的其他成员就替我上门换药。”严寒酷暑,风雨无阻,前后120次登门,换来了伤情的改观。
  
  后来,小雪病情恶化,临终那晚,小雪在医院里依然执着地要等蔡蕴敏来帮她翻身。忙了一天刚停下来的蔡蕴敏回到休息室,一看会诊单上是小雪的名字,顾不上劳累就赶去了。当天夜里,小雪走了。
  
  应该说,小雪是带着人间的温暖离去的。
  
  从伤口取出66条蛆虫
  
  2012年7月,天气炎热。换药室来了一位压疮患者。这是位生活在农村的智障老人,已经八十多岁了。当腰侧的伤口打开时,在场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新进的小护士甚至吓得甩脱了手中的药瓶。“伤口上什么都有,头发、米粒、破布、草纸、粪便……”蔡蕴敏说,“甚至密密麻麻爬满了蛆虫”,这让她当时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头皮发麻”。
  
  恶臭在换药室里弥漫。蔡蕴敏镇定了一下,在口罩里垫了三层纱布,伏在老人腰侧,忍受着恶臭,克制住恐惧,一条、两条……一个半小时过去了,9个伤口清理出66条蛆虫。“我是专业造口师,这是我专业范围内的事。我都嫌恶心的话,谁来弄?”蔡蕴敏说。
  
  80岁的秦老先生患了男性少见的乳腺癌,手术创面久治不愈。他跑了国内外许多大医院,慕名来到金山医院,点名要蔡蕴敏接诊。蔡蕴敏揭开纱布,见伤口处理得很干净,恶臭却扑鼻而来。她马上摘下口罩,把鼻子凑近伤口仔细闻。“别说是一般医生护士,就连我当医生的儿女,也是戴着两三层口罩进我的房间。”一向挑剔的老先生肃然起敬。经过两个多小时精心处理,老先生终于彻底清除病灶。几次换药后,伤口很快痊愈了。
  
  让病人活得有尊严
  
  随着直肠癌、膀胱癌等疾病发病率的上升,相当比例的患者不得不将肛门或膀胱切除,在腹部外加造口袋来排泄,这类病人被称为“造口病人”。蔡蕴敏是上海仅有的7名全职国际造口师之一。
  
  “造口病人”身上常伴有异味。“正常人排泄会控制的,而他们是随时随地排泄。他们换衣服、挤公交,都非常不方便,时间长了,病人会觉得自己是废人,亲人之间也会产生隔阂。”蔡蕴敏解释,“但这种病人如果护理好、照顾好,和正常人没有太大区别。”因此,蔡蕴敏和同事们在护理造口病人时,除了治疗外,很注重心理上的沟通,“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多聊聊天,你对他们亲切,他们对自己也会有更大的信心”。
  
  王女士6年前患病成了“造口人”。“身上背个‘粪袋’、臭烘烘的,别说家人,自己也受不了。”那时的王女士躲着亲戚朋友,不敢出门。即便出去,也主动和人保持距离,“生怕被人嫌臭”。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王女士挂了蔡蕴敏的门诊。每次,蔡蕴敏都将王女士的造口护理得十分清洁,还细心地涂上药膏防止皮肤感染。蔡蕴敏还悉心安慰、开导王女士,教她自己换造口袋、护理造口的正确方法。王女士渐渐发现“又做回了从前的自己”,她不再怨天尤人、不再感伤,反而每次看门诊时都将自己的经历告诉其他病友、鼓励他们:“你们看,我现在多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这里的病人更需要我”
  
  由于蔡蕴敏在业界声名鹊起,有不少医院和医疗机构向她抛出“绣球”。“其实是犹豫过的。”她实话实说。进修时结识的启蒙老师、资深造口师胡宏鸯,对她影响至深。“胡宏鸯老师让我问问自己‘到外面能干什么’、‘留在这里又能干什么’。”很快,她想清楚了:“我不能走,这里的医院需要我,远郊的病人需要我。”
  
  一次,上海某医院的护理部主任向蔡蕴敏发出邀请,“当我告诉我们医院的书记我不会走时,他只说了两个字:谢谢。”这两个字,让蔡蕴敏的眼中漾起泪光。
  
  2010年开始,蔡蕴敏承担起金山医院全科医生临床伤口护理操作授课,此后开始接受进修护士的临床带教。从1996年至今,她带教的大、中专护生超过1000名,其中2名已成为国际造口治疗师。2010年,“蔡蕴敏伤口、造口护理组”在金山医院成立。2013年,蔡蕴敏迎来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工作室。
  
  “希望最新的伤口和造口疗法让年轻护士接受、传承下去。希望穷困的病人能获得更大的资助力度,看得起病,好好生活下去。”这是蔡蕴敏对未来最大的愿望。
  
  [对话]
  
  被人“冤枉”一回也没什么大不了
  
  问:护士这行很苦,你却做得很投入,为什么?
  
  蔡蕴敏:做护士的确很苦,工作累、工作时间长、工资低、不受尊重、不被信任。可是,我喜欢这个职业,一个人能全心全意做喜欢的事,又因为自己的付出得到那么多肯定和支持,我很快乐很满足。
  
  我的脚只有34码,平日鞋不好买。一次,一位杭州的女病人看着我的脚,说了句:“蔡老师,你的脚真小。”本以为她是随口说说,哪想到病人再来时,亲手递上一双手纳的棉鞋。两个月后,病人的女儿又拿来一双,还抱歉地说:“蔡老师,我妈妈说上次那双做得不好,重新给你做了一双。”
  
  我的病人就这么朴实。我帮他们做了一点点事,他们都记在心里,我知足了。我的病人感谢我,其实,我更感谢他们,是他们信任我,给了我提供服务的机会,我在他们身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我很幸福。
  
  问:现在医患矛盾很突出,你碰到这样的问题吗?
  
  蔡蕴敏:医患矛盾突出,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沟通不畅引起的。那么多病人排队等看病,要是医生对每个病人都耐心解释,估计时间就不够了。做人要换位思考,医护人员也要多想想,如果我是病人希望医生怎么对我。
  
  其实,我也有被“冤枉”的时候。有次给病人换口袋,让病人女儿把腰带给我,她说给过了,我找遍了也没找到。但她一口咬定给过我了。我也不跟她争,赔她一根。等她走了,其他病人悄悄告诉我,她的确没拿腰带来。其实,被“冤枉”一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来自: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