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行抗日风云录——读《宝山史话》

发布时间:2015-08-20
郁 群
  
  读中共上海巿宝山区杨行镇委员会和宝山区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编的《宝山史话》一书,对处在抗日战火前沿的宝山区杨行镇军民,怎样不怕牺牲、英勇地抗击日冦,怎样在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上重新生长出革命力量,有了一些具体的认识。
  
“八.一三”杨行激战
  
  在这本书中,程乃良先生的“八.一三杨行激战”一文,具体地撰写了日军在宝山入侵,杨行军民如何不怕牺牲、英勇迎战的情景。
  
  宝山是日军登陆的地方,每一个乡镇都发生过鏖战:罗店之战、吴淞之战、宝山之战、杨行之战、刘行之战、大场之战;谱写出一曲曲悲壮的抗日战歌。
  
  1937年8月23日凌晨,日军在吴淞炮台湾、宝山狮子林、罗泾小川沙同时登陆。从早上5时至下午5时,敌机成群结队向杨行飞来,投扔炸弹,目的是切断我增援部队之通道。镇中积谷仓东落一弹,死3人。31日,日机轰炸楊行汔车站,200多候车难民倾刻肢体横飞,鲜血遍地。
  
  日军从小川沙登陆后,陆、海、空联合作战,集中炮火,向罗店进攻。待我罗卓英的18军到达长江边时,罗店已被日军占领,于是展开了一场可歌可泣的罗店争夺战。至9月17日,在敌我双方几进几出的拉锯战中,罗店镇已成一片焦土。
  
  在日军猛攻罗店之际,吴淞镇也受到敌陆、海、空绝对优势兵力的攻击。我守军仅一个团,坚守数日,损失惨重。9月6日,吴淞失陷。
  
  日军从炮台湾登陆后开始向宝山进攻。从8月31日至9月7日,我宝山守军姚子青营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奋勇抵抗,最后全营600官兵全部牺牲。
  
  西面罗店,东面吴淞、宝山相继失守后,日军企图中间突破,将东西连成一片,战争重心遂移向杨行。驻守杨行的原有王修身的第32师。胡宗南的第1军(第1师、第78师)于9月初陆续抵达刘行和杨行,本想支援宝山,但宝山已失守,就奉命在杨行蕰藻浜、季家桥一线防御,连亱构筑工事。
  
  9月11日晨5时许,敌先以30余架飞机轮番侦察和轰炸,又从黄浦江口军舰猛烈炮击杨行。随后,2000多日军由多辆装甲车开道,越三官堂(今同济路宝杨路口),过河泾桥直冲杨行,其势凶猛。我第一道防线设在狮吼庵(深水浜东侧),将士们奋起还击,战至中午被日军冲破防线。傍晚时,第1军增援部队从四周及时赶到,即分三路向敌反攻。战斗不断发展,进入艰苦的阵地战。在敌机、敌舰的狂轰滥炸下,全镇寺庙古刹、民居商铺倾倒殆尽,一片焦土。我军将阵地后移,待敌炮火一停,即发起冲锋,与日军短兵相接,形成拉锯战。至次日晨,敌军不支溃退,死伤亦重,我军夺回阵地。上海《时报》刋出号外,大标题为:“杨行血战中,全镇成焦土。”
  
  12日,日军由吳淞方面再次进犯,其势更凶、更猛。全恁炮火开道,参加作战的各种巨炮有200余门。我军被迫进入第二道防线一一保安公墓,接着展开了一场血战。300畝面积的墓地,毎一座坟墓都是一个天然的工事,易守难攻,敌我双方在此展开了异常激烈的争夺战。日军陆、海、空联合作战,火力比我强大但我官兵同仇敌忾,不怕牺牲,有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西街村勤丰队79岁的呉再兴当年参加过4天4夜的救护工作,只见伤员不断从阵地上往下抬,战斗极其惨烈,因炮火太猛烈饭水难以及时送上,将士们只得以田里的青玉米充饥。战斗一直进行到17日,我军打退了日军十余次进攻。由于发自呉淞口战舰的炮火对我军威胁太大,笫1军第1师和第78师伤亡惨重,奉命将阵地后移到刘行、塘桥一线。杨行之战至此结束,全镇被日军占领。在这场血战中,第1师第1旅旅长刘超寰及第1团团长王应尊负伤,第2团团长杨??和第4团团长李友梅阵亡,营长以下官兵80%阵亡;第78师官兵的伤亡与第一师相近。
  
  抗日气概可歌可泣,英勇壮举惊天地、泣鬼神。“八.一三”杨行激战中壮烈牺牲的将士们,将永远活在杨行人民的心中。
  
中共培育岀杨行抗日革命火种
  
  杨行处在抗日战火前沿,镇上人民在“一.二八”冒着战火协助十九路军抗日战士破路拆桥,牵制日军前进;“八.一三”又与国军一起抗日,遭受极大牺牲,据统计,杨行98%的房屋被毁,47%的居民死亡,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家破人亡。日本侵略军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杨行人和每个中国人,都绝不会忘记这血海深仇。杨行的第一粒革命火种——杨逸,由中共地下党培育出来了。
  
  杨逸的回忆彔《广交朋友,建立抗日据点》,撰写了她14岁的传奇经历:一个小姑娘在租界难民所里,被发展为共产党员,她动员父母亲一起回乡开办抗日小酒店、小学校,作为地下党的活动据点,杨行的抗日队伍迅速地成长起耒。
  
  “一开始,借浜南杨明生家客堂办学,接纳附近小学生仅20余人。后来,要求入学的孩子越来越多,群众要求兴办学校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我让父亲出面请几位当地长者磋商,筹措经费,在季家桥北堍利用一座破庙做学堂,将浜南的办学点搬到浜北,並正式命名为季家桥小学。在学校任教的除我以外,还有上级派来的党员李志明、孙彬斐等以及党的培养对象杨月仙、陆亚芬和王阿法。办学碰到的最大难题,是季家桥在“八.一三”战争中被炸毁,过往行人要靠船摆渡,很不安全,碰到刮风下雨更麻烦,浜南学生耒校上学极不方便。有时摆渡人不在,我们几个老师还要冒险当船工接送学生。”杨逸写了开办小学的一些情况。
  
  根据形势发展,党组织决定由孙彬斐管理校务,杨逸的工作重点逐渐转向社会,开辟外围,广交朋友。在近7年时间里,她们结识各方面朋友近百人,为我党在宝山地区积蓄力量、建立抗日队伍打下了基础。
  
  “我交的朋友是方方面面的、多层次的,有工、农、商、学中的朋友,也有在敌、伪、顽、土匪中的耳目朋友。从地域上看,有两个圈:吴淞、张华浜、宝山县城、月浦、新兴镇、罗店、浏河、嘉定、大场、江湾等地为外圈;杨行、季家桥一带为内圈。我们的“触角”遍及内外两圈,形成了一个网络。
  
  “这些朋友中,有推心置腹、赤胆忠心、积极抗日的有识之士,大家一起学习、议论,共同探讨抗日救国的道理,如陆亚雄、李奇章等,他们是我的知心朋友,是我家的常客。我把《大众哲学》、《论持久战》等书借给他们阅读,他们也将鲁迅的书籍或报刋上精彩的文章介绍给我读,读后必然讨论一番,亮出自己的观点。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这些人政治上渐趋成熟,成为我们建党的对象。为了进一步培养,我有意将陆亚雄介绍给徐国璋,让他参加新四军吴淞情报站活动。
  
  “在宝山城内,我以同样方式,结识了吴祚芬同志。不久,她通过组织介绍,去了新四军根据地。”杨逸写下了她通过“交朋友”逐步发展党员的故事。
  
  1945年4月,由杨逸和孙彬斐介绍陆亚雄同志入党。陆亚雄入党后,杨行地区的工作更加生气勃勃。同年5月1日,由亚雄介绍金进(金玉堂)丶沈浩(沈玉明)、李奇章、沈铭章4位同志入党,上海近郊工作委员会委员诸敏同志出席入党仪式,並宣布杨行党支部成立,由陆亚雄同志任支部书记,金进、沈浩为委员。按照分工,金进同志负责张华浜、炮台湾一带工作。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杨行地区先后发展中共党员15名,以支部为核心,3个党小组为骨干,团结了周围几十名男女青年,建立了生气勃勃的杨行地下军,使藻北地区成为抗战后期比较活跃的一个革命据点。杨行地下军是上海工人地下军中唯一的一支农村队伍。
  
  半个世纪过去了,从杨行培养出来的党员同志,曾经先后工作在北京、山东、四川、西藏和上海等地,也有同志在驻外使馆工作。他们中有的是司局级干部,有的是大厂厂长、党委书记、有的是技术专家、大学教授、医生、新华社驻外社长,还有一位女师长。这些同志经过几十年各种考验,没有一个掉队、消沉,他们都本色不改保持了革命晚节。
  
“我给张学良将军当卫士”
  
  “我给张学良将军当卫士”这篇文章,是由宝山区政协专员李烈新口述丶孙铁群整理的,刋登在《宝山史话》一书的专栏“史海钩沉”上。这篇文章主要谈了两点:一是逼蒋不打内战、共同抗日;二是对张将军的怀念。
  
逼蒋不打内战、共同抗日
  
  李烈新作为张学良将军身边的卫士,他谈“西安事变”逼蒋不打内战、共同抗日,另有一种生動的景象。
  
  “1936年11月的一天下午,我以值日官的身份,带领手枪营200多人到营部听张将军训话。张将军说:‘东北的父老姐妹们在日本人铁蹄之下,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翘首盼望我们去救他们,可是我们在这里打内战‘他又说:‘我们苦,还有的军队(指红军)更苦,他们到现在还穿单衣,士兵连盐都吃不到。可他们精神百倍,唱起歌来,打起仗来,都很出色。日本人要亡我中华,我们为什么要中国人打中国人?‘
  
  “张将军说到这里,眼圈都红了,声音哽咽,说不下去。卫队营的官兵也都哭了。张将军说完后,官兵们唱起了《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打回老家去》、《义勇军进行曲》等。群情激奋。”
  
  这不是一般的“训话”,这是“西安事变”的動员,下决心“捉蒋”,逼蒋不打内战、共同抗日的行动马上要开始了。
  
  “1936年12月12日凌辰一时,我与卫队营全体官兵奉命全副武装到临潼执行任务。我和弟兄们跟着孙铭九营长冲进华清池,又奉命搜山,捉到了蒋介石。
  
  “事后,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城内革命广场召开市民大会发表讲话,我担任后台警卫。当台下有人呼‘拥护张委员长’时,张将军立即厉声制止说:停!停!不能这样喊。我不是为了争地盘,更不是要做委员长。我们要求联共抗日,收复失地。”
  
  “12月22日,宋美龄来西安。我奉命率一个排卫士作仪仗队兼警卫。飞机在西安上空绕了一圈,然后降落在机场。当宋美龄身披斗蓬、歪戴小帽在宋子文陪同下出现在机舱门口时,我喊口令:敬礼!宋美龄指着张学良说:汉卿,想不到你还有这么一手!张学良赶忙迎上前去握手,并说:若夫人同来,决无此事发生。
  
  “这以后,张学良送蒋回南京,从此被幽禁了半个世纪,而我们这些部属也历经沧桑。卫队营(当时己改为特务队)被武力改编,分散到各军。我因为参加过捉蒋而受到蒋介石嫡系军人的通缉,只好到江南投奔李明扬。为了躲避通缉,李明扬把我的名字改为李烈新。”
  
对张学良将军的怀念
  
  李烈新原名李文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北平加入张学良卫队手枪营。他讲了几个小故事,说明张学良的为人和关心部下。一个小故事叫“敬父母”,每到发工资的时候,张学良就到卫士营来问大家,有没给父母亲寄钱,寄了多少,他教育大家要敬父母;他还常常叮嘱李文聚戒烟酒,把钱省下来孝敬父母。一个小故事叫“一件毛线衣”,有一次天冷了,张学良看见李文聚还穿着单衣,没有毛线衣,便叫服侍少夫人的王妈送来了他自己的一件毛线衣,令他穿上。还有一个小故事叫“给他升一级”,有一次,张学良到卫士营看大家打靶,看到一连几个人都没打好,甚至没有打中靶子,子弹飞上了天,他生气了,说:“你们连靶都打不中,怎么做我的卫兵呢?”于是他就拿起一支三八式步枪,边讲要领,边做示范。讲完后正好轮到李文聚上,三枪都中靶心,张学良连声赞好,並当场记下名字,对营长、连长说:“给他升一级!”因此,李文聚和卫士们都愿留在卫士营出力,甚至调升也不想离开。
  
  李烈新听说张学良将军恢复自由并到了美国,立即给他写了信。他还找岀一些珍藏的历史照片寄去。有朋友辗转捎耒信息,说将军收到李烈新寄去的信和照片很高兴。后来,李烈新通过朋友频频同张将军联系,将报刊上有关张将军的报道剪下来寄去,把祖国大陆的新气象告诉张将军,并带去良好的祝愿和思念之情。
  
  张学良将军的英名将与抗日历史一起传之永远。
  

老同志回忆录:杨行抗日风云彔——读《宝山史话》1、日寇抓住杨行农民,杀人取乐。

日冦抓住杨行农民,杀人取乐

老同志回忆录:杨行抗日风云彔——读《宝山史话》2、一二八战役中的第十九路军。

一二八战役中第十九路军在抗日作战

老同志回忆录:杨行抗日风云彔——读《宝山史话》3、杨逸在杨行镇上从事抗日活动。

杨逸在杨行镇上从事抗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