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丝绸之路”不远处19年

发布时间:2016-01-04
张朝杰
  
  我最近才晓得我曾经在离开“丝绸之路”不大远的地方生活了19年,值得一记。
  
※          ※          ※
  
  1961年春,甘肃省马鬃山煤矿的大部分人员(包括我)被转移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共青团农场(不久后改为现名,150团农场),这个农场位于莫索湾北端,伸入准噶尔盆地的大沙漠,因此有“绿洲半岛”之称。
  
  我所在的小队,被编为基建队,任务是“修地球”,就是从公路旁的沙包,挑沙子到公路上填平大大小小的坑。
  
※          ※          ※
  
  三个月后,土公路要改建为沥青路,基建队人员奉命要调到生产队去。
  
  出发的那天一早,众人吃饱喝足,行李由一辆马车拉走后,一位仁兄自告奋勇,说他能带路翻沙包,比走公路近许多。
  
  不料翻过一座蛮高的沙包后,眼前只见一座座大小不一,排列无序的沙包。带路人也傻了眼。没人带指南针,只好看太阳估计方向。再翻沙包吃不消,只好在沙包之间稍低平的路上穿梭而行,有时,穿来穿去,穿回到走过的路上。天快黑了,没人带干粮和饮水,又饥又渴,还怕逢上狼群,这20几个人就要被饱餐一顿。
  
  此时,行李早已拉到,人员不见踪影,生产队领导急了,派人在就地最高沙包顶上烧起熊熊的大火堆,火光救了我们的命,这是我一生中唯一的“沙漠历险记。”
  
※          ※          ※
  
  同年冬天,我被调到二连当农工。全连农工晨起第一个任务就是到附近沙包里去背柴火,供伙房烧炉子和宿舍冬季烧火墙用。沙包里平地处有许许多多千年枯树,其中胡杨树粗而不壮。我力气小也能一推就倒。
  
  久之,附近沙包里的枯树都被当柴火背光了。于是就要花半天或一天时间,连队全体农工,二人一组拉架子车深入沙包去拉柴火,这活很累人。所幸不久乌鲁木齐十月拖拉机厂与二连签约,等价交换互利共赢。厂方卡车夏天运煤来换著名的莫索湾西瓜和包括哈蜜瓜的甜瓜,冬天以煤换大白菜,从此我没有进过沙包。
  
※          ※          ※
  
  据二连一位老农工告诉我,历史上最早是左宗棠率官兵到莫索湾来从事军垦。果然,我在田里用砍土镘松土,有几次挖到清朝末期的铜钱,有些人还挖到铜制马铃。有一个班上夜班,从沙包里挖出一具棺材,里面是一具穿清朝官服的尸体。掀开棺材盖,经风一吹,衣着全消失。第二天恰好是休息天,我去看了。棺材已为烤火取暖被烧掉,地上骨头东一根西一根,头骨放在沙包脚下,怪吓人的。
 
※          ※          ※
  
  另一个休息天,那位老农工带我去看与二连交界,在149团地界里的一座千年古城,是早已无人居住的空城。
  
  古城全由土砖建成,不见木材和铜铁,土砖比二连盖房子用的大得多。城里没有街道只有一个大院子。大院子南面城墙不见了,因此没有了城门;其余三面各有一排没有了屋顶和朝大院一面的墙壁的房子,每排约有五六间单室,总居住面积我估计让二连单身农工五、六十人来住绰绰有余,全连男女老少二、三百人都来住就会人满为患。可惜当年我没有照相机,未能摄影留念。
  
  1962年,150团农场团部决定在二连与149团农场交界处修建一条巨大渠道。开工那天,团部打电话通知连部,一定要保古城现状,不得破坏。连部派人到工地,为时稍晚,靠近二连的已有部分被毁了。后来我去看了,古城只剩三分之二,蛮凄凉的。
  
※          ※          ※
  
  新疆少河流,但150团农场里有不少“自然沟”,就是干涸千年的古河床,二连就有不止一条。沟底相当宽大,弯弯曲曲的。我有几次走下沟底,到了对面走到地面一看,不是我要走到的地方。后来熟门熟路了,才不再走错方向。
  
※          ※          ※
  
  1978年间,美国卫星发现新疆天山以北有两大绿色地:一是吐鲁番盆地,一是150团农场。
  
  美国《地理杂志》派两名记者到150团农场采访。1980年我调回上海青年报社后,在资料室看到美国《地理杂志》有一期刊登了关于150团农场的采访报道和照片,感到很亲切。
  
※          ※          ※
  
  最近我所住的松江社会福利院,来了一位新入住的老人。我和他在聊天中说到新疆少河流。他说新疆有一条玛纳斯河,是“丝绸之路”上主要水源之一。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忽地想起莫索湾在划归石河子地区前,曾属玛纳斯县管辖,玛纳斯河在玛纳斯县里,可见我确实在离开“丝绸之路”不大远的地方生活了19年。
  
  有一位上海支边青年怀旧到150团农场去了一趟,他告诉我,150团农场已成为一个旅游热点,旅客在150团农场能享受“沙浴”之乐,还能骑骆驼去欣赏准噶尔盆地大沙漠的风采。至于那座古城,已名为“西古城”,常有旅客去“到此一游”,不凄凉了,我的心也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