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和鲁迅的合作不朽——读丁言模《瞿秋白与书籍报刊一一丁景唐藏书研究》有感

发布时间:2016-01-04

郁 群

  年夏天,年逾九旬住在华东医院里的丁景唐同志,送给我两本书,一本是《瞿秋白与书籍报刊——丁景唐藏书研究》,另一本是《瞿秋白与杨之华》,都是他的孩子上海作家丁言模的作品。丁景唐同志是我的老领导,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历任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宣传处处长、新闻出版处处长,我在青年报任文艺组长,多次听到他传达党的文艺政策精神和在宣传上应注意的事项。我很高兴晚年能重新和他取得了联系,並且收到了由他签名的赠书。我认真地阅读了这两本书,感到内容丰富,获益颇多。在这里,先谈读了《瞿秋白与书籍报刊一一丁景唐藏书研究》后的一点感想:瞿秋白和鲁迅的合作是不朽的。

《真假堂吉柯德》是不朽代表作

  瞿秋白和鲁迅合作撰写杂文一共14篇,《真假堂吉柯德》是其中之一,我认为这是一篇不朽的代表作,它不仅当年发挥了重要的战斗作用,而且,在今天和未来一直都会使人的灵魂受到警惕和教育。
  
  “堂吉柯德”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创造的一个世界闻名的儍老头的形象,这个儍老头被当年流行的骑士精神着了迷,他会骑着瘦马拿一根长矛去和风车大战,碰得头破血流,还不觉得自己行为的可笑。瞿秋白和鲁迅合作的杂文《真假堂吉柯德》,就是利用“堂吉柯德”这个形象进一步做文章,认为社会上的“堂吉柯徳”有真假之分,並竭力揭露“假堂吉柯德”的丑恶面貌。为什么有人要作“假堂吉柯德”,故意装出一副儍相呢?是为了欺骗老百姓。比如:明明是对(外敌入侵)采取“不抵抗主义”,却说成是“诱敌深入”;明明是搞“佛法救国”迷信活动,不可能咒死敌人,却说是发扬所谓“民族精神”。你要是把这些人的假痴假呆当作真痴真呆,那你就上当了。
  
  “堂吉柯德”儍老头迷于当骑士表现的“精神胜利法”,与鲁迅写的“阿Q精神”是一致的。这种滑稽剧过去有,今天也有,在市场经济中有许多滑稽剧正在上演。文友送给我一本厚厚的书《中华诗词大观》,我翻开一看,看到一位旧友在内,追求大作家名衔,作家名衔前面要加“中国”、“国际”、“世界华人”等,越大越好,诗作平平,缺乏诗意,近似口号。他有10多个名衔,其中有个叫“中国作家创作协会会员”,这实在滑稽,难道“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不创作吗?网上一查,这是个骗人的组织。“作家”要作品,没有作品的不叫“作家”,有好作品没有参加作家协会的作家多得很!不努力提高自己作品的水平,而一味追求空衔头,这是“精神胜利法”;市场上有些人专门盯住这种“儍老头”的钱袋,公开标价多少钱一个“衔头”!文友送给我另一本更加厚厚的书《当代知名国学家大全》,我
  
  翻开一看,我母校暨大和许多大学的著名教授一个也不在其中,我想这不能叫“大全”吧?许多著名国学家是大家知道的,不知道为什么编辑不选编进“大全”?市场经济讲钱,我猜想这与钱有关,一种是不願出这份“儍”钱,另一种是远离钱臭请也休想请得来。选编进“大全”的有一个人,是我认识的,他是一位离休干部,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为著名越剧演员袁雪芬等的唱腔谱过曲,晚年下乡拿起锄头开创了一个小果园,改变了世界一小块地方,其精神十分动人,我曾写过一篇通讯《果园奇事》。但是,他不是“国学家”,《当代知名国学家大全》把他收编了进来,是收编错了,把我写的通讯当作他的“国学”代表作放在他的名下,这也是收编错了,读者读得莫名其妙,我作为通讯的作者这样挤在“当代知名国学家”当中也是感到浑身难过的。太滑稽了!
  
  最后,我想谈一个收获:对“院士”的全面了解。我出身上海科技报,对“院士”十分崇敬,只知道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人数不多。读了以上两本书,才知道还有艺术院的“院士”,还有不是艺术院的“艺术院士”,原耒“院士”很多,使我开了眼界。下次,我不能再只认科学院、工程院院士,遇到“院士”要问个明白,不要弄错了闹笑话。

瞿秋白倾心编辑《鲁迅杂感选集》

  1935年3月至4月初,瞿秋白在上海倾心编辑《鲁迅杂感选集》,完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宣传任务,这也就给中国文坛留下了又一笔宝贵的财富,留下了他与鲁迅合作的又一个友谊的结晶。
  
  当时,鲁迅经常受到敌人恶毒的攻击,以及党内外非议和误解,因此正确认识鲁迅,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这就是编辑《鲁迅杂感选集》的重要意义。当时,瞿秋白自己所处的环境也十分困难,已从党的领导岗位上撤了下来,他要检查;同时要躲避敌人的逮捕。他关好大门躺在床上,翻阅了鲁迅的全部杂文,把它们选编好,並且写了一篇万言以上的长長的序文。他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联系中国社会斗争的实际和鲁迅的思想发展,深入分析介绍了鲁迅的杂文,並作出了崭新的评价。
  
  作者这样介绍瞿秋白对鲁迅及其杂文的评价:“瞿秋白比之为伟大的作家高尔基及其作品,认为革命的作家总是公开表示与社会斗争的联系。急遽、剧烈的社会斗争,迫使作家不能从容地把思想和感情熔铸到创作里去,表现在具体的形象和典型里。同时,面临残酷丶强暴的压力,又不容许作家的言论采取通常的形式。作家的幽默才能,帮助他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政治立场,以及对于社会的深刻观察,对于民众斗争的深刻同情。这些都体现在鲁迅的杂文里一一反映着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思想斗争的历史。杂感这种文体,将要因为鲁迅而变成文艺性的论文,它的特点是更直接的更迅速的反映社会上的日常事变。瞿秋白高度概括了杂文的现实战斗性和文艺性,正确预见杂文因鲁迅而变成艺术性的论文的代名词。”
  
  “瞿秋白评论鲁迅之前,海内外许多人都把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来评论,瞿秋白则是从思想家和精神界战士的高度研究鲁迅,指出他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序言在鲁迅研究史上具有首创意义,影响深远和广泛。”
  
  我认为当年在白区文化思想战线上十分复杂的情势下,努力宣传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正确认识鲁迅,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这关係到如何正确宣传我党的政策思想,读这个历史对我们有很重要的启示。当前我国已进入伟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这与过去的时代完全不同,但是,在思想战线上还是很复杂的,有种种错误思潮,比如:有“新自由主义”,主张私有化,主张完全照搬西方市场经济模式,企图改变我国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性质;有“历史虚无主义”,这种錯误思潮突出地表现在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否定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並以各种方式歪曲和诋毁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形象;有“民主社会主义”,它反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反对一党执政,主张多党轮流执政,主张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企图否定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和共产党领导;有“普世价值论”,鼓吹西方价值观,认为西方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法制”等观念是“普世价值”,中国不应该拒绝这种价值观念。这些错误思潮的目的都是很明确的,就是要放弃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所以,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教导,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认真学习党的政策思想,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认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这样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在建设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一份积极的作用。

鲁迅抱病编校瞿秋白的遗作《海上述林》

  鲁迅抱病编校瞿秋白的遗作《海上述林》,共上下两冊,未等到下冊见面就去世了。鲁迅在这里表现的忘我地认真编校这书的心意和精神是十分动人的。
  
  1935年6月18日,36岁的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英勇就义。鲁迅于7月就约请沈雁冰(茅盾)、郑振铎等商量出版瞿秋白的遗作,经费困难,他建议朋友们大家出一点;先出翻译文学,等书出耒了有了钱,再出其他的书。沈雁冰回忆说:“鲁迅主张编排格式是左开横排。他说:译文大约有60万字,一半是文艺论文,一半是小说、散文,正好分作两冊。为了保持原作的面目,主张一字不改,译名也不作统一,甚至笔误也不改动。鲁迅又提出书名叫《海上述林》,取述而不作的意思,取得相当古奥;又提议出版具名诸夏怀霜社,也很古奥,诸夏即中国,怀是怀念,霜即秋白,因为秋白原名瞿霜,秋白是他的号,这一点一般人是不知道的。最后鲁迅说,他还要把原稿再细看一遍。”
  
  胡风的妻子梅志曾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誊抄瞿秋白厚厚的译文稿。她回忆说:“我一看原稿,不但字迹清清楚楚,而且字体清秀漂亮,稿纸干净如新,我简直不敢用手去摸它们。我接受了这任务,就在我的小桌上铺上一张大白纸,开始工作。将原稿抄一张放一张,生怕出事故。大约花了个把月的时间,我将这10多万字的有关文艺理论方面的译稿全部抄完了,又由胡风对着原稿认真地校对了一遍,才送给周先生(鲁迅)。后来许广平先生(鲁迅夫人)私下告诉我说,周先生对我的工作很满意。这对我真是莫大的夸奖。”
  
  鲁迅病逝前一个月,才全部完成《海上述林》编校工作;1936年10月2日,距鲁迅病逝前半个月,呕心沥血编校的《海上述林》上卷,在日本印成,寄到上海。鲁迅上午收到,下午开始分送。在鲁迅遗物中,有一张当时写的分送名单,上面用简姓(名、代号)写明。据丁景唐考证,其中“C.T”即郑振铎,“MD”即茅盾,“F”即冯雪峰,“谷”即谷非(胡风),等等。鲁迅还委托冯雪峰转送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
  
  读了这段文坛历史,我想谈几点感想:
  
  第一、鲁迅抱病编辑《海上述林》,悼念瞿秋白,花尽了自己全部心血直至病逝,这是他俩不朽合作的继续。他俩的合作是在一起做振兴中国梦的合作,所以有着无穷的力量;
  
  第二、团结在鲁迅周边的一批前辈革命文人,在编辑出版《海上述林》中表现的文徳、作风,值得当今文艺界继承。比如:茅盾牢牢地记着鲁迅建议大家为革命文学出钱出力和鲁迅在编稿中认真的态度和细致的作风;胡风、梅志夫妇在誊抄瞿秋白译稿时表现的负责精神和一丝不苟的作风;
  
  第三、我在阅读中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要向前辈革命文人学习,学习他们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作品。努力创作为人民服务的新作品,努力创作反映当代面貌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新作品。
  

图1、丁景唐、王保林合著《鲁迅和瞿秋白合作的杂文及其它》
  

图2、丁景唐收藏的青光书局初版本《鲁迅杂感选集》
  

图3、丁景唐收藏的《海上述林》精装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