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为将军们写回忆彔的作家——忆文友张重天

发布时间:2016-01-04

郁群

  张重天是我的一位文友,五十年代我俩就认识。当时我在青年报编文艺副刋,他来投稿,他的稿件一开始就把我吸引住了!写部队将军童年的故事,写红军丶解放军英雄战斗的故事。这是广大青年读者最喜欢的呵!我迅速刋用他的稿件,立即写信和他联系,希望他继续多多地来稿。原来,他是一位部队的专业作家,一位为许多将军写回忆录的作家。我俩从此一直联系着,直到文革开始;文革后,我俩又取得了联系,並约定要合作文学创作。但是,这个心愿未能顺利实现,他不幸病逝了!这使我感到十分意外和难过。
  
  一封来信谈心愿 

  这是张重天给我的一封谈心愿的耒信:
  
  郁群兄:九月八日信悉。正忙着完成一个提纲,迟复为歉!
  
  《阿部》改写小说事,与“中青社”商量后决定改用假名,便于概括、集中。至于电影,一切听从军区决定,自然,作为作者,我也要十分慬慎的调节好来自左右的意见。
  
  你惦念的材料下次见面时和你详谈,这确是个写诗的题材。你若真的离休,对写作耒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你的文学底子很厚实,这是我深知的。而且写诗丶写小说那个形式都在行,我将十分高兴与你合作,无疑,对我将是一个学习机会。我将毫无保留地拿出我的原始资料,届时一起交谈,一起磋商,一起构思,分头执笔。相信,一定会是十分愉快的。
  
  我尚在度假,国庆节后十月上旬离杭,这几天仍在阅读资料,构思书写长篇提纲。
  
  日前收到我与郭明伦同志合作的第三部长篇《铁血丹青》样书(中青社出),待收到书后再奉寄兄处求正。

    问候嫂夫人!顺祝秋安!    弟 重天。  83.9.17 

  读着重天的来信,我想起了我俩准备合作的心愿,更想起了珍贵的友谊和许多往事。我在青年报文艺版刋登了他的许多作品:“冲破天险乌江”一一上将杨得志讲、张重天记;“党一一我的母亲”一一山东省省长谭启龙讲、张重天记;“第一次考验一一一个女红军的回忆”一一贾克林讲、张重天记;等等。我俩不仅通信,而且找机会交谈,他每一次到上海来工作或路过上海,不是他到我家中来玩就是我到延安饭店去看他;有一次,我出差路过杭州,他也特地约我到他的家里去玩过。因为我俩交往多,我的夫人也认识他,她曾不止一次问过我:“小张说还要来我家玩,怎么一直没有来呢?”我回答:“文革刚过,大家有多少事情忙着干呵?我们自己忙得不得了,他在部队里也一定忙得不得了!”我心里还暗想:“我俩谈过合作搞文学创作,这种事更是来日方长之亊,有什么等不及的呢?”
  
  一瞬间,20多年过去了,我在网上惊讶地看到这么一个讯息:
  
  “张重天(1933一一2006)上海人,作家,军人。南京军区政治部专业作家,副军职,大校军衔。著有长篇小说、传记文学《琴姑娘》、《左权将军传》丶《共和国第一冤案》,短篇小说集《马骇河边英雄歌》,大型歌剧剧本《琵琶行》和《张重天文集》等等作品30件。”。
  
  呵,重天在2006年就去世了,我一点都不知道,我还一直在等着他来联系呢!他比我年轻10岁,73岁就不幸因病逝世,他太辛苦了!他走得太早了!
  
  关于剧本《阿部之死》
  

  张重天在给我的信中说到的《阿部》,是一个电影文学剧本《阿部之死》,他离开我时曾留下一本八一电影制片厂编辑部的油印本,请我提意见。我不知道这个剧本有没拍成电影,也不知道有没改编成小说。
  
  在这里,我想谈谈读了《阿部之死》的一个感想:侵华日冦阿部规秀中将,人称什么“战术家”,其实是既狂妄又愚蠢,他在涞源之役被英勇的八路军击毙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剧本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阿部规秀放下望远镜判断道:我断定易耒(八路军狼牙支队司令员)的指挥部就在这八八三高地上!
  
  跟在阿部中将后边的炮兵中佐,这时跨前一步,敬个礼,说:将军,建议用强大的炮火,摧毁敌人指挥部!
  
  阿部规秀胸有成竹地点点头,笑笑说:我想,也应该是这样!下达我的命令:炮轰八八三高地!他感到有些热了,甩开军大衣。
  
  少佐副官这时走过来,一边接住中将的军呢大衣,一边低声道:将军,我们也已经暴露了。为了你的安全,我建议一一
  
  阿部规秀高兴地笑了,笑过一阵,转过脸来对少佐道:少佐先生,谢谢你的提醒。但是,我也要提醒你:八路是没有炮的,他们的手榴弹是摔不到我这里的。
  
  阿部语音未落,传来轰轰两声巨响,炮弹立时在小山坡上开花,而且一发炮弹正离阿部规秀不远处落地。
  
  随着弥漫的硝烟,阿部应声倒地。
  
  这一段描写多么生动,把阿部规秀的狂妄和愚蠢写得活龙活现,他狂妄地甩开军大衣不怕暴露自己,他愚蠢地认为“八路是没有炮的”而不知道英雄的八路军敢于从敌人的手里把枪炮抢过来,当他倒地死去时,也许还会在想:“奇怪!八路的手榴弹怎么会摔得这么远呢?手榴弹的爆炸声怎么会这样响呢?”这种狂妄和愚蠢的侵略者,如果不死在这一次炮击中,早晚终于也是要被歼灭的。
  
  《将军的童年》手稿  

  张重天有一部手稿《将军的童年》,共8章,约6万多字,现在还留在我这里。这就是他信中说的要和我合作的作品之一,我一直在等他和我谈“原始材料”。这是一部“小说”,实际是报告文学或纪实小说,已经写了2个红军战士和3个苦孩子,主要是这么一个故事:
  
  红军老班长刘坚揹着受了重伤的机枪手赵志高,一步一步艰难地钻进了一座高山密林,在一个野草丛生处停了下来。他让昏迷了的赵志高躺好,把水壺里的水给他喂了一点水。他俩刚从一场激烈的掩护战中撤出来,赵志高伤重,刘坚腿部也负了伤,营教导员洪磊命令刘坚带着赵志高躱在山林中养伤,坚持活下去,並给他一支仅剩三发子弹的手枪,哪一天部队回来找他俩,联系的方式是连放两枪,刘坚用这支手枪回应一枪。
  
  山里没有粮食,只能吃野菜,刘坚悄悄下山找群众,一些村庄都成了瓦砾,失望而归。在一条山路上,忽然从大树上跳下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想抢他的手枪,两个人展开了格斗。一交手,孩子认出了刘坚,喊道:“刘叔叔!我是林山呀!”刘坚也识出了他是乡苏维埃主席的孩子,问他:“你爸爸呢?你怎么会流落在这里?”林山说,红军走后,白匪兵回来杀掉了他爸妈、弟妹全家共10个人,只有他一个人逃了出来。他要报仇,躲在乡村一角,看着一批持着枪的还乡团走了过去,他看准走在后边的团副的后脑就是一刀,杀了就逃进山来。听说没有杀死,他一直想有一支枪。刘坚十分同情林山的遭遇,说道:“孩子,你的仇一定会报的!你一定会有枪的!”
  
  刘坚有了林山当助手,十分得力,这孩子不仅熟悉高山森林,还熟悉四周乡村。他帮助刘坚把小赵叔叔搬进一个隐秘的山洞,采来各种野果,攺善生活,还陪伴刘坚下山找粮食。
  
  在一次摸进被白匪兵刚烧毁的村落中,不但找到了一些米粮,还救出了两个苦孩子春生和秋妹。从此,这五个人生活在一起,两个红军教育三个孩子,讲共产党讲红军,讲革命故事,吃野菜野果为主,三天吃一次米汤;对伤员小赵叔叔要特别照顾,米汤多给他吃,林山和春生这两个孩子,还爬树摸来鸟蛋、捉来野鸡,给小赵叔叔增加营养,秋妹还给小赵叔叔唱儿歌,逗他开心,大家希望小赵叔叔早日痊愈。
  
  可是,小赵叔叔的伤口无药治疗,病情愈来愈严重,那一天,他留下一封信和自己的党证,交给了老班长刘坚,就平静地在草铺上死了。孩子们叫不醒他,都放声痛哭了。刘坚读了小赵留下的信:
  
  “亲爱的班长刘坚同志,亲爱的林山、春生、秋妹:近几天,我有一种感觉,好像生命属于我的日子不会太长了,我爱你们大家,但是伤口的恶化,疾病的折磨,将不得不让我离开大家。要是这一天来到了,请不必悲伤,不要为我流泪。林山把我的党证接过去,这不仅是作个纪念,而是记住要为穷苦人报仇!
  
  “临离部队时,组织上交给我的一盒猪油、一包盐巴,我一点也没有用,我知道它在我身上不会有多少作用,伤太重了,而且两处都是致命的地方,这些东西还是留下来,我想,你们比我更需要!,
  
  “班长!孩子们!祝你们战斗胜利!赵志高 于高山上”
  
  刘坚读到最后,禁不住呜咽起来。林山更是伤心,他扑到小赵叔叔身上,大声哭着,春生、秋妹一起大哭。小小的山洞里,悲痛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刘坚把林山从地上扶起,轻声说:“孩子,记住你叔叔的话,把他的党证接过去!”
  
  林山止住哭声,站得毕直,双手高举,恭恭敬敬地把赵志高的党证接了过来。
  
  四个人默默地用被单包起赵志高的遗体,之后,四个人又抬起遗体走向高山,埋葬在一棵大松树旁边。
  
  “孩子们,我们要活下去!我们要报仇!团结,战斗!”刘坚班长的话愈耒愈响, 几乎是在吼了。最后,他领着孩子们唱起了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孩子们虽然年少,但是,他们的童年不一般,在高山上已学会了这首歌。
  
  第二天,林山怀着报仇的心,带着爸爸留给他的那把小刀,悄悄地下山去了……
  
  《将军的童年》这个故亊,张重天只讲到这里,它下面将会怎样展开呢?
  
  第一、在张重天大批战争作品中,如果已经用过《将军的童年》,那么也就有了下文了,这个问题也就不成为问题了。因为我没有看过他83年以后的作品,因此我无法判断。从50年代到83年,无论青年报刋登他的连载小说《马骇河畔英雄歌》(收入他的《马骇河畔英雄歌短篇小说集》)、《万里征途》,或是他送给我的小说集《琴姑娘》等,肯定都没有用过《将军的童年》。
  
  第二、如果《将军的童年》的下文是:林山悄悄下山报仇去了,老班长刘坚了解这个孩子的心,追下山去,他俩正好遇到红军主力杀回来,双方按照规定鸣枪,取得联络,一起胜利殺入山乡。这是短篇小说的一种写法。从《将军的童年》的布局和他要和我“详谈材料”看,不可能这样早早结束。
  
  第三、《将军的童年》虽已写了“8”章,实际只是中长篇小说的开头,只是交代了已经出现的五个人物的来龙去脉。从张重天写的“序言”中,可以看出他想为中国广大小朋友塑造“二、三个将军的童年”。因此,林山、春生和秋妹,要成为“将军的童年”,还必须要在激烈的战斗和残酷的斗争中锻炼性格,才能成长为一个典型。
  
  第四、这个故事的灵魂是“党证”,我认为这是一个诗歌的题材。重天给我的信中,是同意我的看法的,他说“这确是个写诗的题材”,並且知道这是我“惦念着的材料”。你见过红军的党证吗?我一生采访过不少红军,没有一个给我看过“党证”(由于历史的原因不是红军党员都有党证)。“将军的童年”中对“党证”有着力的描写,但我还不满意,曾要求重天给我“详谈”,他是答应的。
  
  面对着文友的这一大叠文稿,我心想:“早10年来谈这件事多好呵!”虽然失去了重要的时机,但我将努力处理好《将军的童年》,使它有一个良好的结果。

1、张重天同志送给我的照片。

2、张重天《阿部之死》剧本。

 
  
3、张重天《将军的童年》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