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加强国际科学合作 建立国际创新网络

发布时间:2023-09-11

中国科学家在基础研究中有所发现;瑞士科研团队开发了相关技术,并实现了全链条规模化;最后两家企业参与其中。一场跨国界、跨产研的科技接力,使得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备“太阳能航空燃料”走向了应用。在9月10日举行的2023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上,爱思唯尔首席执行官白可珊用这个案例说明了国际科学合作的重要性。

从大型国际科学合作项目到开放科学创新,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到跨国产业布局和链接,参加浦江创新论坛的科学家们一致呼吁,要加强国际科学合作,建立国际创新网络,制定国际合作规则,消除国际合作不平等,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促进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

在国际大科学项目中,中国要有独特创新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总干事彼得罗·巴拉巴斯基说,ITER是一个汇聚了中国、俄罗斯、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印度7个成员国和地区的超大型国际科学项目。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占据了全球的一半,工业能力更是达到了全球总量的80%。“用来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托卡马克反应堆的组件,从全球各地运到位于法国南部的实验室,再进行组装。”彼得罗·巴拉巴斯基说,“ITER需要来自全球科学家的智慧,也需要来自全球的工程技术支持。”

1

彼得罗·巴拉巴斯基透露,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ITER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贡献了反应堆的第一块磁体、部分电气元件、系统结构部件、气体注入系统、诊断系统等,还有140多位中国工程师参与了ITER核心机器的组装。

2

中国发起的大科学计划也更加注重国际合作。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兼上海医学院院长金力牵头的人类表型组计划,最初是一个由上海市级重大专项支持的科研项目,而中长期目标是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大科学计划。“我们的研究对象不仅是中国人群,还要囊括其他大陆的人群。”金力说,研究团队在2016年举办了首届国际人类表型组大会,提出了核心任务和路线图;2018年正式启动成立了一个国际合作组,并坚持每年开会。“国际合作将促进数据的共享和开放。”金力表示,目前全球都对数据共享进行了限制,这就需要通过技术开放来规避政策和安全风险。

3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副教授、李政道学者徐东莲有着丰富的参与国际科学项目的经验。2011年,她在位于南极极点的冰立方中微子望远镜,参与对中微子的观测和研究;2021年,她带领团队远航,为南海中微子望远镜“海铃”选址,由此启动中国的下一代中微子望远镜建设。“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团队需要在课题上由自己的独特创新,才能吸引国际同行关注。”徐东莲说,“中国科学家要更开放、更主动、更自信地与国际科学家对接。”

开放科学,加速基础研究走向产业落地

“不同地域、部门和学科的科学家共享信息、资源和想法,有助于发现新趋势、形成新想法,进而提升科研论文水平。”白可珊说,以归一化引文影响力(FWCI指数)来衡量科研论文质量的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国际合作论文的FWCI指数比全球论文的平均水平高出50%。就中国而言,至少与一位国外作者合作的文章FWCI指数比所有中国论文的平均水平高出63%。同样,学术界与产业界之间的合作也带来了科研论文质量的提升:这类跨部门合作论文的FWCI指数比所有论文的平均水平高62%。

4

如今,越来越多的基础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的接力棒在国际合作中传递。白可珊举例说,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郝勇教授在研究中,阐述了二氧化铈在能量转化中的巨大潜力。以这篇研究论文为基础,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科研团队实现了在二氧化铈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燃料的技术,并完成了工艺放大。随后,瑞士航空和汉莎航空与实验室达成合作,开发“太阳能航空燃料”。“10年里,基础研究成果完成了应用落地,”这得益于越来越紧密的国际科技合作和共享。

白可珊指出,开放科学对于促进全球合作和科学创新有着重要意义。开放科学描述了一种更具包容性、协作性、透明度和可重复性的工作方式,它包括开放获取、开放数据、开放标准、开放评估和开放基础设施,而所有这些要素都依赖于全球合作,并促成更多的合作。爱思唯尔全力支持开放科学,并通过以全球期刊促进国际合作、提供多样化的开放获取出版选项、协助研究人员共享数据等一系列举措,全面展现“开放”的力量。

构建国际化产业链,打造自身竞争优势

“从产品发展看,我们已实现从‘0到1’的跨越。”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贺东风表示,中国商飞积极推动产品技术创新,应用铝合金、碳纤维等一批新材料;集成了最新一代发动机等一批先进的动力和机载系统;掌握了一批高安全等级的软硬件设计等关键技术;同时探索了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

5

如今,一架飞机的零部件数量超过百万个,大飞机需要国际化的产业链支撑。从2006年开始,中国将大飞机作为16个专项之一启动,如今正在打造ARJ21、C919、C929系列民航客机的研制和布局。其中,ARJ21作为第一款投入商业运营的喷气支线客机,目前已经有112架交付,订单775架;C919作为我国研制的新一代窄体科技,已经在去年底实现首架交付,今年5月开始商业运用,订单达1061架;C929为洲际喷气客机,航程可达12000公里,郑处于初步设计阶段。

6

贺东风坦言,中国大飞机目前一方面要向国际同行学习,另一方面要不断借鉴新的技术发展,奠定自身的竞争优势。“中国商飞公司将秉持自主创新、开放合作,与全球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一道积极塑造大飞机全球的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