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鸣龙
发布时间:2014-04-29
黄鸣龙个人简介
黄鸣龙,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898年8月生于江苏扬州。1918年毕业于浙江省公立医学专科学校,后到上海协助同胞兄弟黄胜白创办同德医学专门学校任化学教员。1919年,黄鸣龙赴瑞士和德国攻读化学。1924年,黄鸣龙获德国伯林大学博士学位后归国,担任母校教授兼主任。其间曾应邀帮助筹备浙江省卫生试验所,兼任化学室主任。1932年黄鸣龙参加筹备中央卫生实验处,从事中国化验水标准方法的拟定工作。1934年冬,黄鸣龙再度赴德,先后为卫茨堡大学化学研究所、先灵药厂研究院访问教授。1939年转到英国伦敦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专任研究员,兼任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教授。1944年,黄鸣龙赴美国,先后在哈佛大学化学系和默克药厂从事研究工作。1952年冬,黄鸣龙放弃高薪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不顾美国移民局的阻挠,以赴德国讲学为名,取道欧洲归国。1956—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1979年1月逝世于上海。
黄鸣龙早年研究中药延胡索和细辛中有效成份,后研究甾族化学,发现了甾族中的双烯酮酚反应,并应用于山道年及其一类物的立体化学的研究。发现山道年的4个类似物在酸、碱作用下可以“成圈”地转变,由此推断出其相对构型,使后来国内外在解决山道年及其一类物的绝对构型和全合成有了理论依据。改良了开息纳尔沃尔夫还原法,被称为“黄鸣龙改良还原法”,已编入各国有机化学教科书中。利用薯蓣皂素为原料,七步合成了可的松,是我国甾族激素药物工业的奠基人。研制了中国首创口服避孕药甲地孕酮和其他几种主要甾族计划生育药物。关于甾体合成和甾体反应的研究,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发表论文百余篇。黄鸣龙数十年如一日忘战斗在科研第一线,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培养了大批科研骨干。他曾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先进代表称号。黄鸣龙是中国药学会第十四、第十六届副理事长,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第四届名誉理事长,中国化学会理事,曾任国际四面体杂志顾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