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睐
发布时间:2014-04-29
王应睐个人简介
王应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生物化学学会理事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07年11月生于福建金门,1929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化学系,1933年进入燕京大学化学研究生院学习,1937年由庚款派往英国留学,1941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45年任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生化教授、中央研究院上海医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曾任九三学社第四、五、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常委。1961年至1966年,担任上海生化学会理事会主席。1984年,担任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1979年至1987年任中国生化学会理事长,1987年后任名誉理事长。还曾担任过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2001年逝世。
王应睐院士主要从事生物化学研究,研究领域包括维生素、血红蛋白、酶和代谢等方面。早在2世纪40年代,与T. Moore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了过量纯的合成维生素A的毒理作用,在英国生物化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维生素A过多症》一文,引起各国学者的重视,还发现了琥珀脱氢酶的酶朊与FAD以共价键结合,并受底物与磷酸盐等物激活,这项工作是该酶研究的重要突破。设计并改进了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多种测定方法。首次证明了服用过量纯化学合成的维生素A对动物有严重毒性的事实在文献中被广泛引用。1945年与英国的D.基林教授一起,首次以完整的实验证据证明豆科植物根瘤含有血红蛋白。1946年至1948年,提纯与结晶了寄生在马胃的马蝇蛆的血红蛋白,并研究了它的性质,阐明了在不同生活条件下血红蛋白的性质与功能的关系。1949年后,与邹承鲁、汪静英等成功地分离、纯化了琥珀酸脱氢酶,发现该酸含有异咯嗪辅基与非血红素铁,酶以共价键与异咯嗪腺嘌呤二核苷酸相联接。这是国际上首次报道以共价键结合的异咯嗪蛋白质。这项工作在1955年第三届国际生化大会上得到很高的评价。1965年完成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981年完成了世界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转移核糖核酸,1987年该项科研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使我国生物大分子的人工合成工作的水平保持世界领先水平。曾获1978年中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8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生物技术冬季讨论会上,被授予“特殊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