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哪些历史人物翻过案

发布时间:2014-08-05
  在众多历史题材的出版物中,重新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正成为热潮。在评价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帝王时,开国领袖毛泽东也曾打破成见,站在国家的统一和历史发展的大局上,为一些长期以来名声并不好的人物“翻案”。
 
  纣王“在历史上是有功的”
 
  纣王作为商朝的亡国之君,在人们心目中历来是“暴君”的典型代表。毛泽东却认为,纣王“在历史上是有功的”。
 
  1958年11月说到商品生产问题,毛泽东联想到商朝。他说:商朝为什么叫商朝呢?是因为有了商品生产,这是郭沫若考证出来的。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
 
  1959年6月22日,在同吴芝圃等人的谈话中,毛泽东也提到了给商纣王翻案的问题,他认为纣王亡国的原因并非是由于丢失了民心,而是由于“没有做好俘虏工作”。
 
  秦始皇是个“伟大”的“好皇帝”
 
  毛泽东对许多批评秦始皇专制、独裁的意见,也明确表示不赞同,并且主张要为秦始皇“恢复名誉”。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毛泽东给予了秦始皇很高的历史评价,认为他“伟大”,“是个好皇帝”,史上“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对秦始皇历来遭受非议的“焚书坑儒”之事,毛泽东也多有辩护。在将秦始皇和孔夫子进行比较时,毛泽东甚至认为秦始皇要比孔子“伟大得多”。
 
  1964年8月30日,在一次关于黄河流域水利建设的谈话中,毛泽东说道:齐桓公九合诸侯,订立五项条约,其中有水利一条,行不通。秦始皇统一中国,才行得通。秦始皇是个好皇帝,焚书坑儒,实际上坑了460人,是属于孟夫子那一派的。其实也没有坑光,叔孙通就没杀么。孟夫子一派主张法先王,厚古薄今,反对秦始皇;李斯是拥护秦始皇的,属于荀子一派,主张法后王,后王就是齐桓、晋文,秦始皇也算。我们有许多事情行不通,秦始皇那时也有许多事情行不通。
 
  王莽是“代表农民利益”的政治家
 
  即使是以往史家认为大逆不道、犯上作乱的王莽,毛泽东也有相当高的评价。
 
  1926年在广州农讲所讲课,谈到历史上没有人研究过农民问题时,他就直言不讳地提出:关于王莽变法,汉时一般做史的人因为吃的是汉朝的饭,要给汉朝说几句好话,把王莽说得怎样坏。其实王莽也不是怎么不得了的一个坏人。我们现在研究王莽,要拿很公开诚恳的态度来研究的。均田制是王莽时提倡的,可见他注意到农民问题了。因为农民问题最重要者其惟土地,而他先节制田地。地主阶级见王莽所行的政策,诸多不利于己,欲寻一代表本身利益之人,起而代之。而刘秀遂于是时起来了。倡人心思汉,以迷惑一般人之耳目。盖因王莽代表农民利益,不得地主阶级拥护,刘秀则代表地主阶级之利益,故能得最后之胜利。
 
  曹操是个了不起的“大英雄”
 
  老百姓普遍认为曹操是大坏人,毛泽东却认为曹操是大英雄。他写过这样的书法手迹:“天下英雄,惟史君与操耳。”他手书过曹操的《龟虽寿》,他经常吟咏曹操的诗,他还多次公开称赞曹操。
 
  1954年夏,毛泽东在北戴河吟诵曹操《观沧海》一诗后,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那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这个案要翻。”据统计,他对曹操各种形式的评价达32次之多。
 
  武则天是“了不得”的女皇帝
 
  对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毛泽东认为她不仅不简单,简直是“了不得”。
 
  在1975年,他同身边的工作人员孟锦云长就武则天谈了一大段。毛泽东说:“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而对于史书上那些对武则天非常荒淫的描写,毛泽东非常明确地表示,他根本就不信那一套:有些史书里把武则天写得一塌糊涂,荒淫得很,不理朝政,这样她怎能统治得下去?我就不信。(摘编自《党史博采》《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