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3年8月,香港人民出版社出了一本书,名为《蟋蟀斗趣摄影册》(图一),摄影编辑是崔伟民先生。崔先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老职工,现为上海市科技摄影协会秘书长,上海市艺术摄影协会会员,近年来专注于花卉和昆虫的摄影。他是一名活跃在基层单位的摄影爱好者,期望成为“蟋蟀拍摄第一人”,因而编辑了这本蟋蟀斗趣摄影册,希望能得到读者的喜欢。
蟋蟀、油葫芦、蝈蝈号称中国三大鸣虫。三大鸣虫中,玩得最好、最精彩、最有文化韵味的当数蟋蟀。从唐朝天宝年间开始养斗蟋蟀,兴于宋,盛于明清。以前,在京郊香山、玉泉山、温泉等地,蟋蟀俯首即得,即使城内的故宫、北海、天坛、太庙等地也能捉到蟋蟀。白牙青、白牙紫、垂青一线飞蛛、铁弹子都是北京知名的蟋蟀品种。京城民间始终保留着玩蟋蟀的习俗,各路玩儿家经常聚集到一起聊蟋蟀、斗蟋蟀。盛行时宣武门、牛街、椿树上头条是有名的摆擂台、斗蟋蟀的地方。位于北京西便门明城墙遗址城楼的京城第一座鸣虫馆“古道茶苑”,是京城新近开设的喝茶同时品味蟋蟀文化的场所。
蟋蟀,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亦称促织,中国北方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全世界已知约2500种,中国已知约150种。又有一说世界上已定名的约有1400种以上,中国已定名有30种以上。蟋蟀在神话及迷信中起重要作用。人们认为有蟋蟀存在便等于好运和智慧,伤害蟋蟀便带来不幸。在缅甸曼德勒的市场上销售一种大型棕色的炸蟋蟀,常供游方僧人食用。其实,多种蟋蟀是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在南方,花生被蟋蟀破坏的花生幼苗达11%~30%,它们也危害玉米、黄麻、烟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响收成。
在此,从《蟋蟀斗趣摄影册》中选辑若干照片,以便读者了解此书和蟋蟀。每种蟋蟀的相斗动作和姿态选两张照片:对峙(图二、三);对夹(图四、五);侧咬(图六、七);单咬(图八、九);单夹翻肚(图十、十一);单抛(图十二、十三);双抛(图十四、十五);骑咬(图十六、十七);捉夹(图十八、十九);滚夹(图二十、二十一)。
16、骑咬。
21、滚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