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八所第七研究室陆宏光:躬耕不辍寻工艺、矢志不渝铸利器

发布时间:2020-09-09

核八102

1984年陆宏光自上海冶金工业学校机械制造专业毕业进入核工业第八研究所第七研究室工作,从业30多年深耕科研一线,是核工业第八研究所高级专家、正高级工程师。曾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中核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国防发明专利21项,获评“中核集团专用设备国产化先进个人”“上海市嘉定区工匠”等荣誉称号。

跨界创新、他是成型工艺的奠基人

20世纪80年代,中国核事业取得诸多重要成就,部分专用设备并没有实现国产化,党中央从大国战略角度出发,决定要研制中国自己的设备,绝对不能让这一技术卡住中国的“脖子”。根据国际已有的经验,专用设备的研制离不开复杂的成型工艺,然而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诸多科技领域处于复苏状态,国内没有相关成型工艺的研究基础,核八所在这一领域亟需自主创新突破。

当时机械专业出身的陆宏光并没有学习过任何复合材料的相关知识,但是“跨界”的工作要求摆在他的面前,他没有退缩,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补充专业知识,查阅大量资料,翻看相关著作,在实践中反复检验理论成效,结合自己所学的机械工程知识,从多个角度入手,不断试错与改良,迅速完成了身份的转化。陆宏光带领团队克服了没有成套设备、没有足够资金、科研条件有限的困难,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成型工艺方面多项理论创新。通过改造一台老旧的球磨机,他用手工成型的方法制作出第一台专用设备部件,实现核八所“零的突破”。他和团队深知手工成型的部件远远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技术要求,通过购买一台链式设备,利用自己积累的机械专业知识设计出了全套齿轮配件,结束核八所专用设备手动加工成型历史,实现加工机械化成型。

屡攀高峰、他是关键技术的研发者

陆宏光和团队在专用材料工艺取得阶段性突破后,一鼓作气,又攻克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难关。他自主设计出最新专用设备工艺方案和参数,成功解决产品动平衡控制问题,为提高成型工艺和产品合格率,他反复优化方案,在无数次试验后最终找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形成新工艺成果获得用户好评,为专用设备工艺定型和实现批量化生产奠定基础。上班途中他看到烤鸭店的旋转烤箱,灵机一动把旋转烤箱改造为预固化炉,解决了预固化关键技术问题。陆宏光充分发挥其精湛的专用设备工艺技术,多年来先后开发出复合材料气瓶、飞轮、支架、机器人端拾器等多项民品,获得用户广泛的认可,有效推动核八所打开了新市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0多年来,陆宏光深耕一线,在材料基础研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成型工艺研究、设备研究、工业化应用研究等领域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独到的技术。因为科研工作的特殊性,他的贡献不能被过多的宣传,但是他始终默默无闻,践行着核工业前辈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为核八所的发展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匠心传承、他是科研队伍的引路者

陆宏光非常关心年轻科研人员的成长,经常通过与年轻人的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践行着自己的带徒理念,他总说:“有交流才能有进步,自己走过的弯路,绝对不让后辈们再走一遍”。科研工作是比较单调枯燥的,在陆宏光带过的徒弟、接触过的年轻人中,也有一些曾经产生过离职的想法,陆宏光知晓后,主动和他们谈心交流,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分享自己投身核工业的感受、投入科研工作的体会,也提供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一段时间后,这些年轻的同志从科研中慢慢找到乐趣也变得忙碌了起来,有的还主动加班,离职的想法也不再提起了。多年来,陆宏光用他过硬的技术和人格魅力培养出了多位优秀的青年岗位能手,也为核八所科研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陆宏光,他是奠基者、是研发者、是引路者……,他一直深耕于专用设备成型工艺领域,用实际行动践行中核人的担当、展现匠人风采。 如今,他和他的徒弟们又踏上成型工艺技术应用到民品领域的新征程,他无怨无悔、充满信心,他愿意为此奋斗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