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妇联公布了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红旗手(集体)。其中,市科技系统陈玲玲、于再红2人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这些优秀女性用行动生动诠释了
“聪慧时尚、自信坚韧、创新进取”的
上海女性时代精神
以巾帼不让须眉之志
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
她被誉为人类基因组“暗物质”的解码人
带领团队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前沿不断拓荒
探索人类基因奥秘
矢志用科学改变世界,造福未来
陈玲玲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组长。
长期从事RNA代谢和功能的基础研究,创建并利用RNA研究的新技术体系,发现非编码RNA新家族及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普遍存在,解析它们的生成途径并揭示其重要功能。相关工作发表在Cell、Science等期刊。目前担任Cell、Science、Mol Cell等期刊编委。获国际RNA学会Mid-Career Research Award奖。
在2020年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陈玲玲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是10名获奖者中的2位女性之一。在大会发言中,陈玲玲说到她研究方向的重要意义:
非编码RNA、环形RNA等,与当今世界最关心的抗癌、抗病毒等研究有着紧密联系。
“你一定要带着激情去探索。”
在生命科学奇妙世界里,存在许多鲜为人知的神秘“暗物质”,非编码RNA(核糖核酸)就是其中之一。
站在人类基因科研前沿,陈玲玲主要从事核糖核酸(RNA)生物学基础研究,致力于发现分子家族,破解基因密码。近年来开拓了多个非编码RNA研究新方向,在揭示其生成规律、作用机制以及与人类疾病的关联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就。
这位40出头的女科学家认为,探索是极有意义的挑战:
如果人们不再倾尽全力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这将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陈玲玲把自己的工作总结为“研究前人所不知道的基因组暗物质”,她和伙伴们正是在黑暗中跋涉追光的“解码人”。“生命非常神秘,我们认识它、解析它,最终还要努力让它为人们的生命安全健康保驾护航。生命科学的意义就是一步步去探寻真相,揭开未知。”
陈玲玲办公室内的生态系统画作出自她5岁的女儿Yueyue之手,陈玲玲鼓励女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也努力激发自己的实验室团队的创造力,锻炼他们的毅力。“你一定要带着激情去做科研。”她说。
在她的学生面前,她并不避讳谈论作为母亲和工作科学家所要面对的困难。“为什么要害怕谈论这些呢?我们需要有准备,在需要的时候寻求帮助。”她对女学生们说。
读过工商管理,还是选择了生物学
在那些别人看不见、看不懂的世界里,有太多为了隐约星光矢志向前的赶路人。他们从不喧哗,只是默默积蓄力量,安静而坚定地朝着理想的方向走下去。那个目标看起来遥不可及,但为了它,他们宁愿丢掉沿途的鲜花和掌声。就像陈玲玲,她原本也有机会选择完全不同的人生。
“坦白讲,我一开始尽管对生命科学特别感兴趣,但是也不确定一定能够成为科学家。所以在美国康涅狄格大学一边读生物医学博士,一边还读了工商管理硕士。”一头干练短发的陈玲玲语速也很快。
在攻读生物医学博士学位的同时,她还一并“拼”下了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这个“拼”字毫不夸张,拿到生物医学博士学位已经不容易,在无数课题、数据和实验中,还要夹杂19门比拼“真刀真枪”的MBA课程。回顾这段四年半攻读两个学位的求学经历,陈玲玲用到了一个词——“升华”。这是承受力的升华,更是成长力的升华,你会发掘自身无限潜力,可以不断给自己加码,去挑战并完成更多“不可能”。
商科课程也敲开了陈玲玲思维的新大门,使她明白纯粹的研究也可以像开展一个项目那样——从闪现一个想法到呈现一套体系,再到组建一个团队,最终形成一个产品。两套思维,在同一个大脑里常常“左右互搏”,碰撞出的火花点燃了陈玲玲心中对探索未知的热情。拿到生物医学博士学位前,她就获得了20万美元的独立科研经费,这是她所在的康涅狄格州历史上唯一一次,将此经费授予还没有正式拿到博士学位的人。她愈发坚信,自己会沿着科研的道路一直走下去。
拿到双学位的同一年,陈玲玲受聘于康涅狄格大学干细胞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后来又担任助理教授。在美国,她遇到了令人敬重的博士生导师戈登·卡迈克,在他的鼓励下不断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在国外的发展看起来顺风顺水,前途大好。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一年后,陈玲玲毅然选择回国。
十年前我回来的时候,国内的科研环境就已经非常好了,我们有先进仪器设备,也有相当透明公正的科研流程。这些年,我身边有很多科研人员陆续从海外学成归来,我们的志向都是一样的,都想真正为国家做出应有的科研贡献。
科研女性更要勇于坚守
陈玲玲对学生很和气,但要求却不松懈。她常告诫学生,不要在当了几年研究生之后,因为遇到一些瓶颈,就稀释了最初投身科学的热情。
科研攻关就像在拆一个个宝盒,只要肯坚持下去,总会不断拆到乐趣和惊喜。
永远好奇,永远不懈追求,这是陈玲玲认为身为一名科研人员应有的职业态度,尽管在日复一日的研究中,能始终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陈玲玲所在的研究所,每年招生时男女比例基本各占一半,而且在入学和读研究生的阶段女生的成绩甚至常常要超过男性,但当发展到PI(首席研究员)阶段,女性比例却大大降低。“我们单位的女性PI比例算是很高的,但不足20%。”研究领域内的性别失衡,让陈玲玲深感忧虑。
多年以来,她见过不少女性把最高学位当成终点一路狂奔,达到了目的却丢失了初心。有的被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动摇,有的因遭遇瓶颈就放弃职业理想,实在令人惋惜。陈玲玲想对未来可能从事科研事业的女孩子们说:该恋爱就恋爱,该结婚就结婚,该生娃就生娃,一切积极面对,但千万不要轻易动摇科研志向,不要自我挫败职业信念。
陈玲玲自己正是这样做的。一路走来,这些看似影响职业发展的“关卡”她都顺利冲过去了,结婚生女,照顾家庭,该做的事她一样儿也没落下。家人无条件的支持给了她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动力,对于她的每一个选择,父母、公婆、爱人都从没有质疑。能够获得这样的给力“后援”,陈玲玲有自己的心得:
职业女性要善于发挥聪明才智,去影响身边的人,获得家人支持。但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内心始终坚定。坚持自己,肯定自己,欣赏自己,才有可能抵抗外界的风吹草动。
来源:《中国妇女》杂志、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