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湖畔,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官宣如约亮相,百名“顶科”将齐聚上海,迎来最大规模线下聚首;张江科学会堂,浦江创新论坛举办的全球技术转移大会释放数百亿元需求,面向世界“揭榜挂帅”;四叶草中,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老骥伏枥”,近千项新技术悉数登场……
仅仅9月,上海多个会展地标,全球“脑力”激荡,一扇扇与世界联接的全球科创“窗口”,让顶级科学家、企业家、学者院士们纷至沓来,不仅为上海带来全球智慧与先进理念,也向世界展示上海创新发展、迈向国际科创中心的努力和成绩。
上海发起,这些大科学计划测寰宇寻微尘
平常人们体检,最多几十项检查,但在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中,志愿者需要在两天一夜中检测2.4万项表型。目前,已有20个国家的科学家加入这一国际大科学计划的研究。
“通过科学的手段,认知疾病的本质。”在不久前召开的2023年浦江创新论坛上,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表示,发起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上海是创新策源地,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大量的表型分析,构建未来生物医学研究的“导航图”,让未来的研究者不需要在黑暗中摸索。
人类历史上生命科学领域的第一个大科学计划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规模相当庞大,花了整整10年时间,在2001年正式宣布完成。而从基因到表型的深入,需要一个新的国际合作计划来牵引。
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的倡议最早于2015年正式提出;2016年,召开首届国际人类表型组大会,提出核心任务和路线;2018年成立国际协作组,科学界正式启动。“大科学计划就像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有一个科学的共同体,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金力说。
上海已经成为多个前沿领域的大科学计划、大科学装置发起地,在创新策源上扛起大旗。科学家们在人体的极小维度上、在宇宙的极大尺度间,既探乾坤大、也怜草木青。
“只有中微子可以穿越整个地球,每一秒钟有百亿个太阳中微子穿越我们指甲盖,其他粒子都办不到。”在2023年浦江创新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李政道学者”徐东莲说。她和团队发起了南海中微子望远镜计划——“海铃计划”,在3000米深的海底,接收“宇宙来使”中微子的敲门。
创设于2008年的浦江创新论坛,如同一扇观察中国与世界创新同进的“浦江之窗”,始终以创新为名、向全球开放。
“只有建设创新网络、把握未来趋势、培育青年力量,才能更好服务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上海市科委主任骆大进说。
上海搭建,这些创新平台向全球募新友觅新知
9月20日,正式官宣:包括26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约百位海外顶尖科学家、逾百位中外优秀青年科学家以及国际组织嘉宾代表确认,将线下出席今年11月举行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是论坛举办以来“顶科”最多的一次。
这一源于滴水湖、兴于黄浦江、面向太平洋的会议,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交流和创新合作平台。
发端于这一论坛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也正式揭晓,“智能科学或数学奖”和“生命科学或医学奖”两个单项奖共产生5位获奖者,来自英、美、意、俄等国家。
两个奖项的揭晓,让“凸优化”“核小体”等冷门的基础科研词汇,进入大众视野。获奖的卢格教授说,她将获奖典礼视作“核小体”研究的盛大庆典,希望能将优美而具有标志性的“核小体”雕塑摆放在舞台中央。
尚未有科学家因为“核小体”相关的研究成果问鼎诺奖。“我们既打造独一无二,又不会特立独行。和其他科学大奖一样,我们也在践行‘鼓励基础科学这件难而正确的事’。”顶科协奖有关负责人表示,那些为基础科学负重、为人类谋福祉的前行者就是奖励对象。
无论是顶尖科学家大奖“出圈”,还是全球技术转移大会等平台上技术全球流动交易,都在说明,中国创新正在与世界同进。
全球技术转移大会上,中国商飞大飞机创新谷、阿斯利康、微创医疗等企业释放3381项创新需求,意向投入资金超250亿元。从大飞机到小芯片,从技术展示到人才需求,线下展区设置18个国家和地区主题馆,600余个高校院所的待转化成果亮相,2万余项科技创新人才岗位需求发布。
“前沿技术正在改变临床医学,我们这次在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布了十余项创新需求。”微创医疗知识产权高级副总裁张丽红说:“期待与全球的技术达人碰撞交流,共同开发一些独家、有创意的新产品,解决病患需求。”
上海奋进,国际科创中心从建框架转向强功能
谁说“书生”百无一用?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牵头、最新推出的通用大模型“书生”,不仅是考试界的“学霸”,更是多行业的智能“助手”:在书生体系下,“浦语”高考表现突出;“天际”实现100平方公里城市实景三维建模;“万卷”开放中文高质量语料让大模型读“万卷”少“胡说”……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助理王延峰介绍,作为高质量的语料库,“书生·万卷”在发布两周时间内达到18万次下载量,创国内大模型整体兴起后公开的单体数据集下载量之最。
一个个具有传统诗意的中国名字,承载着大模型这一人工智能前沿领域的创新梦想,向开源进发,促应用、建生态。上海在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过程中,不仅在通用技术上下功夫,也注重更多搭“基建”的工作。
自东向西横跨上海,链接全球的科创盛会不间断接力,凸显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正在从“建框架”迈向“强功能”,进入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新阶段。
数据显示,9月19日至23日在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举办的2023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创下了多项新纪录:瞄准“新型工业化”,总展览面积超30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2800家,发布新品超1000个。而且,与会国际品牌占比达30%,超过了2019年的高峰。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国之重器”在工博会上大放异彩。上海联影医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敏说:“中央将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到关系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高度,让我们赶超世界一流水平的决心更大、底气更足。”
从张江到世博,从四叶草到滴水湖……通过一场场顶流盛会,上海正在打造更多面向世界的科创“会客厅”,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坚定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