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兵哥哥到中国科学院博士,他是不断战胜自己的“小强”

发布时间:2024-05-14

90后的王永强,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的一名在读博士。虽然整日笑嘻嘻,但脱下实验室白大褂的他,却是能一口气跑下10公里的“狠人”。能文能武的他,原来曾是一名“兵哥哥”。

JTdJXSSB

从菜鸟成长为班长: “我相信勤能补拙”  

每个男孩都有个扛枪的梦想,王永强也不例外。从小听着革命故事长大,他曾幻想过自己一身戎装戍边疆的样子。直到本科考上上海师范大学,他没想到自己的梦想能成真。

大一时,响应国家号召,在辅导员赵杰老师和退役大学生士兵蓝梓桀的影响下,他选择了携笔从戎。蓝梓桀是王永强的师兄,正是退役回来的“过来人”。“我觉得他各方面都很优秀,是我的榜样。”大一阶段,王永强觉得自己正处在有点迷惘的阶段,去部队磨练磨练自己,让他一下子感觉找到了方向。“国家给我们站一辈子岗,我们给国家站两年岗,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当时我的决心很大。”王永强说,报名入伍的时候,他有160多斤,为了能为部队生活做好准备,他每天中午下午下课的时候都会到操场上绕圈跑。夏天的奉贤,太阳炽热,他却觉得自己的心更火热。到了9月入伍时,他减了10多斤,“减得不多,但锻炼了两个月,我的体能好很多,不担心跑不动。”

尽管做了准备,但真正进入部队,这些却远远不够。王永强加入的是福建一支陆军队伍,第一个需要克服的难关就是游泳,部队有海训,旱鸭子的他得现学游泳。不仅要会游,还得全副武装负重泅渡,一个上午就是10公里。不光要游泳,还要在海边上训练。皮肤在海水里面浸泡,泡完以后再在太阳底下晒,他记得很清楚,自己的背上当时全都是一条条裂痕,“像甲骨文一样。”

刚进部队,考军事素质,王永强跑步没问题,但投掷手榴弹这一项一直做不好,别人休息,他就负重加练。“我成绩不好,但我态度好,我自己投不好,但我能跑得更久,扛得更重,我给战友运弹,也是一种补救。”

不和别人比,就和自己比,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一点,比上一遍更好,王永强觉得这就是进步。就这样,从一个小白新兵一步步成长,他在第二年被委任为营连炮兵侦察指挥班班长,成为了当时所在单位唯一一个义务兵班长,也被战友戏称为“打不死的小强”。

rsnSPSUZ

全校第一保送入博:   “遇到困难奋力向前”  

“让我当班长,或许是因为我的数学比较好。”王永强笑说。他所在的迫击炮侦察指挥班,需要在没有卫星侦测和无人机侦测的情况下,通过实地侦测,再根据地图算出迫击炮打击目标的坐标,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不断迅速地修正,需要很强的心算能力,王永强大学生兵的优势就凸显了出来,还在旅炮兵侦察指挥专业比武中夺得第一。

“无论是当时的游泳,还是后来的指挥侦察,我去学习这些东西,内心都是很坚定的,始终相信勤能补拙,自己一定是能够做到的。”王永强说。这是部队生活教给他的重要一课——遇到困难时,不要打退堂鼓,而是奋力向前,想尽办法不断去克服难关。“这就是部队里说的遇水架桥逢山开路的精神。”王永强说。

这种烙印直到今天依然深深烙刻在他的骨子里,也成为了他人生选择的一个基石。两年后,王永强义务兵役期满,部队首长很希望他能继续留下来,为部队做贡献。“当时给了我几条路,可以去考军校,也可以做直招士官,工资也很高,我就可以直接赚钱了。”王永强的家庭条件一般,如果留下来,能给父母减轻很多负担。但他慎重考虑了之后,还是决定回到学校继续深造。

jQgJZskF

在部队里每天晚上都要站岗,站岗的时候什么事都不能干,王永强会一个人思考未来的人生。“会想很多的事情,自己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想自己以后怎么走。”他知道自己如果在部队一直干下去,可以干得很好,而回到学校,落了两年课,等于从头再来,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也觉得,可能有困难自己才能够不断去成长。”尤其是看到军队如今也在逐渐高科技化,让他对知识产生了更大的敬畏之心。

“很多人说知识就是力量,确实是鸡汤,但是鸡汤它不光好喝,还有营养,这也是让我决定选择更困难的那条路,回到大学继续读书的原因。当我掌握了更多知识的时候,我才有更大的空间为国家发光发热。”王永强说。

回校后,他的确面临了诸多困难。“专业课还好一点,至少课上能慢慢听懂,但英语落下得太多了,基本是从头开始。”没别的办法,就是做题。他把近5年的所有试卷都找来,每天埋头苦做。3年后,他以专业成绩第一的身份,被保送到中国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我不怕下苦功。”王永强用了“正态分布”这个数学术语来解释自己的信念。“我是比较信科学的,我们所遇到的各种事,如果放到一个足够大的尺度上面,都是符合正态分布的,我只要足够努力,就能使我的水平在平均值向右移一两个标准差,卯足劲去做,就肯定不会比别人差,一定会有回报。”这就是他的方法论。

JsuO79Bj

跨专业选择科研:    “不断战胜自己”  

从上师大考入中国科学院的学生,本就不多,更毋论王永强还选择了跨专业读博。

本科毕业,王永强也有不少选择,但是他还是想要多学点知识,去精进自己。“我认为做基础研究对我来说更具挑战,获得的成就感会更大。”在他看来,生命科学这个神秘的领域对他很吸引力,而这也将是未来科学强国的重要战场。

从工科转到医科,跨专业很难,难在专业知识的背景上,很多东西王永强完全没有接触过。“很多专业词汇用词典查都查不到,我还是用笨办法,把论文打印下来,拿笔一点点划,就像高中时做笔记一样,一个个词去熟悉。”

本科的时候,他没有做过生命科学实验,就跟着师兄师姐,不厌其烦地练习。“他们也一直带着我,教我每个细节怎么做,我就拿小本本记下来,等他们走了,我再做一遍,看能不能拿到一样的结果。”王永强笑说:“我们做基础研究的,如果晚上一两点时您到我们研究所走一圈,会看到基本每个实验室的灯都亮着”。

“我们营的传统是越是艰险越向前,越是疲惫越能打。”在部队时的精气神,王永强依然带到了科研上。他现在研究的方向是“肿瘤代谢”,希望用代谢的方法更加深入地揭示肿瘤发病机理和治疗策略,“我们发现肝脏细胞癌变过程中,它的糖脂代谢及代谢基因会发生很显著的变化,是否可以通过研究这些变化特征来实现肝癌地预防和治疗是我们非常感兴趣地课题。”

之前的研究,发现了特定的营养素对肝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但尝试了很多途径,都无法解释这一原因,王永强接手这个课题后,也走了很多弯路。“我当时就想,既然具有肿瘤抑制的效果,总归是有原因的,我们一定要找到它。”他最后通过一些更加基础的“暴力拆除”的手段,一轮轮筛选下来,确实找到了该营养素抑制肝癌细胞的主要原因。

CMaTkXvV

而找到这个靶点,是否能开发一个新药去治疗肿瘤,可能需要漫长的时间,“但是在这个研究上面我们突破一点,其他人再突破一点,这个问题慢慢地就会被解决掉。”王永强说,科研就是这样,过程很漫长,但当证明了自己的设想的那个瞬间,会非常有成就感。“我觉得科研是人类历史上最最高级的劳动。”

王永强至今还保持着当兵时的习惯,比如经常跑步。曾获评2022年度上海“最美退役军人”的他还是营养与健康所兼职团委副书记、新生党支部书记,“所党委很注重我们青年学生工作,团委也根据科研青年‘Science’‘Interest’‘Need’‘Health’的需求给我们搭成长成才的舞台、让我们学生担重任唱主角,比如书记/所长面对面、思政教育、青年骨干研修班、科研技能大赛、科学家精神基地citywalk等等,让我觉得很有奋斗的激情,也吸引了身边的科研青年紧密团结在党团组织周围。”王永强说,他也感到分配好时间参与青年工作,不仅能在更宽广的舞台上拓宽自己的科研思维,还能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他还记得自己有一次在部队拉练时得到的教训——那次他不顾自己身体状况不好,坚持参加部队拉练,差一点就命悬一线。“如果我早点报告,卸下装备走,可能就不会到那一步。”正如现在自己所做的科研工作一样,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说我一直冲刺就能抢占科技制高点的,要保持好节奏,保持健康,同时做好精力上的分配,第三就是生活上的平衡。”王永强说,他不做苦行僧,不和别人比,只想成为不断战胜自己的“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