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梅:一朵越挫越勇的海上木兰花

发布时间:2024-06-11

微信图片_20231205130132

2014年的夏季,经过20多个小时的飞行,赵梅终于到达了Gdansk——这个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被人们铭记的波兰城市。天色已近傍晚,像所有的网友见面那样,她怀着些许忐忑在人群中寻找着那张只在学术资料上见过的脸,终于她找到了写着自己名字的接机牌,而举着牌子的正是ZygmuntKlusek教授——波兰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物理研究室主任兼波兰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她的心踏实了,曾经遥远的憧憬瞬间明晰可触,所有的疲累化作兴奋和期待,她即将和这位享有盛誉的教授开始6个月的访问学者交流。

教授载着她穿过茂密的森林前往比邻的索波特市,余晖逐渐隐没于地平线的另一端,树影幢幢,前方的路融于夜色中,昏暗难辨。然而,和窗外的静谧幽暗不同,车厢里流动着活跃而融洽的氛围。

“梅,你是我人生68年中见过的最勇敢的女孩。”听到教授的评价,她笑了,笑容中闪烁着自信。在她之前,声学所从未有人作为访问学者出访波兰,她凭着一股“闯劲”,独自踏上毫无合作基础的异国他乡,开辟了一条声学所与波兰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之间的往来通道。“闯”,就像植入她生命中的基因密码,是她面对机遇时的下意识反应,是她应对危机时的坚定选择。

从学习困难户到优秀毕业生

高考那年,命运之神一定是看错了赵梅的心愿单,漫不经心地动了动手指,赵梅就因语文失利,进了自己怎么也未曾料想的海洋技术专业。

选择这个专业,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她本来就喜欢大海,看到专业名中带“海洋”二字,莫名产生了几分亲近,再看“技术”二字,她猜想必定是工程类专业吧,自己高中选择了文理大综合,理科学得不深,但对工程类专业她还是有控场自信的。她这样打着小算盘进了中国海洋大学,却发现自己错了:这门学科对物理和数学基础要求较高,想要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可不容易。虽然她也曾想过转专业,但还是坚持了下来。

“这门学科是研究声波在水中的特性,感知水声环境。光只能抵达水下几十米远的地方,但声波能在深海远距离传播。在水下,声音就是唯一的眼睛。通过解读声波的信息,人们才能勾勒出海底世界的丘壑山峦,这门学科对探索海底的未知领域意义非凡。”她渐渐找到了声波研究的乐趣和成就感,甚至,在某些科目上她颇有天分,比如数理方程、海洋声学,她的成绩在系里名列三甲。

从基础薄弱的学习困难户到名列前茅的优秀毕业生,她用四年的时间走出了一条逆袭之路。她留给老师最深的印象是“赵梅皮实,越挫越勇”。大四的时候,老师建议她:“到大城市闯一闯,会有更好的发展。”她心动了:为什么不试一试呢?于是,她顺利地考进了声学所东海站。

她兴致盎然地在声波世界中探究新知,形容那段时光“每天都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然而,学习就像探索一片没有尽头的海域,越往深处进发,越发现这片领域的深广远超想象。硕士毕业后,她又考上了北京的声学所李风华老师的博士。博士毕业后继续东海站的工作,她依然着迷于声波研究,她的实验室的灯每晚总会亮到11点以后,她的脑中总会冒出各种各样的研究课题,她的心中燃起一股渴望:要是能到外面的世界,和学界大拿切磋该多好啊。

世界那么大,我要去闯一闯

当她看到中国科学院和东欧国家科学院院级合作的访问学者申请机会的通知时,她知道圆梦的机会来了。此时她出差在外,服务对象有特殊性,上网很不方便,但当天她就想方设法在与水声相关的期刊和会议文献里,查找东欧国家的作者了。她先找出七八个有合作可能的教授,每天下班后便泡在网吧里找资料,有时为了阅读专家的所有英文论文,还拜托声学所的老同学帮忙下载发到她邮箱。她深入了解每位专家的研究领域,探索潜在的合作方向,然后给他们挨个发送邮件。一遍没有音讯,她就发第二遍、第三遍……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她得到了波兰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物理研究室主任ZygmuntKlusek教授的回复。这时,她已研读了教授国内所能查到的英文文献,对他的研究方向和成果了如指掌,两人接下来的交流自然十分顺畅,数次邮件往来后便建立了信任合作伙伴关系。在提交访问学者申请的最后一天下午,她收到了教授发来的正式邀请函,也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在波兰,她只用了四个月便完成既定目标,随后还带着一个跨国合作项目回国了。这次访问学者之行,她收获满满,不仅探寻到新的合作方向——基于海洋环境噪声的浅海海底声学特性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成功申请了“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项目,发表6篇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而且作为声学所五十多年来第一位访问波兰的学者,她还促成中国科学院声学所与波兰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签订国际合作备忘录,开启两所十余人次的互访与交流……2017年3月间,她再次踏上去波兰的“取经”之旅,组织了一次为期15天的波罗的海海上实验考察,获得宝贵的海洋环境实验数据,并因此顺利结题,为这段经历画上圆满的句号。

除了这些数得出来的成果,那些和国际同行相互切磋的经历则成为给她启发、值得她回味的个人珍藏。“他们对待工作很严谨,面对失败又很坦然。他们常把失败、误差拿出来放大、讨论,把它当作是一项值得研究的发现。一个课题成功结题固然好,但失败结题也是稀松平常之事。”一开始,她对这种对待成败的态度感到很新鲜,随后,她又被富有松弛感的学术氛围所吸引,“即使是上班,下午茶时间,大家也会端着红酒、吃着蛋糕聚在一起聊工作,有时聊着聊着就会碰出火花,激发新的创意。”她从波兰带回国的项目就是在这一奇妙的时刻诞生的。她第二次出访时,ZygmuntKlusek教授不慎脚部骨裂,但是为了帮她顺利实施15天的波罗的海海上实验,他一瘸一拐地陪她联系船只,张罗出海事宜,乐此不疲。她在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身上看到了对同行的热忱,对海洋研究的热爱。这深深感染了她,让她感受到科研不只是沉闷单调的独步舞,也可以是拥有轻快明亮色调的波尔卡,在富有节奏感的协调舞步中享受和同伴共舞的快乐。

身累,心更累

赵梅所负责的型号装备主要用来获取海洋水文环境数据,基于水文环境数据来分析水下声场的空间分布,评估水下环境优劣好坏。刚工作的那几年,由于人手不多,她需要负责所有装备的软件研发、技术支持、升级维护和培训等任务,经常往返于各大现场,进行技术服务支持工作。

虽然水下装备研发历时漫长,而且去湖上和海上做实验非常辛苦,但赵梅喜欢这份工作。她从小就有一个从军梦,看到自己研发的装备能为国防事业效力,觉得自己间接实现了梦想,一种使命感从心底油然而生。

微信图片_20231205125707

最让她难忘的是为辽宁舰服务的经历。当她第一次登舰时,激动和荣耀感无法言喻。为了尽快解决装备问题,保证在系统计划节点前完成任务,瘦弱的她每天都要背着两台电脑,拎着一大堆工具,负重几十斤,从大门到码头步行往返两个小时。船上的艰苦超出她的预料:由于当时辽宁舰正在内部改装,空气污浊,戴着专用防护口罩十来分钟口罩内侧就会生成一层红锈。她坐在值守的声呐兵递过的小马扎上,膝盖上放着塑料泡沫当桌子,刚好放得下电脑和对讲机。她紧盯着电脑屏幕,努力抗拒着空气污浊带来的大脑缺氧效应,去思索,去抽丝剥茧解决问题。中午为了进度,她就在岸边的集装箱里,就着矿泉水啃着早上带来的已经凉透的饼……经十多天奋战,她终于如期解决了所有问题。

不怕吃苦,耐心钻研,慢慢地,赵梅从一名核心骨干成长为一名型号总师、项目负责人,现在成了独当一面的研究室负责人。海上实验向来是最具挑战的部分。有时,船上人手有限,为了做上实验她需要“抢”人,“抢”设备;有时,实验室里表现完美的装备到了海上就像换了模样,各种毛病都“跑”了出来,她心里再着急也只能耐下性子慢慢“诊治”…… 每当这个时候,她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个人。“不用担心,我去协调,大家安心做好工作就行。”这是她作为团队负责人遇到问题时的口头禅,也是组员们的定心丸。在她的带领下,团队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某型水声装备,实现装备的自主可控;研发出抛弃式水文测量系统,丰富海洋水文探测传感器型谱;多次组织开展湖海试验,获取大量宝贵试验数据……

比起条件的艰苦,身体的疲惫,更棘手的是项目遇到的各种意外状况。斯里兰卡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中转点。2014年,随着中国科学院与斯里兰卡文化部签署《中国科学院与斯里兰卡文化部关于斯里兰卡海域探测郑和沉船的合作框架备忘录》,中国斯里兰卡郑和沉船探测项目逐渐成型,赵梅作为核心成员随团队一起前往海上考察。

正当大家准备摩拳擦掌大干一场时,却迟迟等不到出海试验的消息。原来就在他们出发去斯里兰卡途中,政府更迭,总统换了,之前的出海试验许可成了一张废纸。项目重新递交审批后渺无音讯。天气炎热,水土不服,加上出海受阻的郁闷,让赵梅身边的同事一个个病倒了。听着周围传来的叹息声,她心中冒出一个念头:不能坐以待毙,还有一条路值得去闯一闯!

她坐上了开往科伦坡的海边火车,去拜访中国驻斯大使馆、斯里兰卡中央文化基金会、考古司以及国防部。火车沿着斯里兰卡最美的海岸线行进,但她无暇欣赏美景,忧虑重重:如果拿不到许可,他们就得两手空空地回去,这个意义重大的项目也将就此终结。她自知拿出百分百的努力,成功的概率只有60%,但如果拿出百分之两百的努力,才能更接近成功;当下所能做的只有全力以赴,放手一搏。在经历了大量艰难的沟通、遭遇了烈日下几个小时的等待、曲折坎坷的多方斡旋后,她终于迎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当大家看到他们拿回来的出海许可时,各种病症消失大半……赵梅再一次用她的“闯”劲为项目推进带来转机。

今年,因为疫情停摆的中国斯里兰卡郑和沉船探测项目再次重启,她再次踏上斯里兰卡的旅程。这一程,依然充满挑战,但赵梅并不惧怕,见招拆招,步步为营。她相信凭借女性的韧性她总能闯出一条适合的路来。

女儿是她的“充电宝”

就像远航的邮轮需要发动机,升空的火箭需要推进器,在高强度连轴转的工作中,她也会有身心俱疲的时候,这时,她的动力之源是女儿。

前段时间,她加班、出差连轴转,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让她透不过气来。好不容易在一个下午有了两三个小时的空档,她可以选择在办公室里打个盹,也可以选择下楼散步。但是那一刻她最想做的是开车回家看女儿——哪怕只能陪半小时。没有太多犹豫,她还是听从了心的选择。陪女儿看故事书,陪女儿玩一二三木头人,这半小时的每一秒都快乐而充实。在女儿开怀大笑中,在女儿稚声软语中,在女儿温情相拥中,她被治愈了,能量迅速回血。对她来说,这就是最有效的休息方式。

在女儿的眼里,她是世上最温柔的妈妈,总是有求必应。她喜欢黏着妈妈,一起玩过家家,一起读《十万个为什么》,一起尝试各种新奇的事。对工作繁忙的赵梅来说,能陪伴女儿的时间太有限,因此也格外看重用高质量的陪伴填满共处的每个瞬间。在逛超市买鸡蛋时她会教孩子一排两个、六排十二个的简单乘法;在水果柜前,教孩子识记各种水果的中英文表达;她在空闲时保持着读书的习惯,孩子也逐渐喜欢上一册在手的感觉,她在生活的点滴中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只要不出差,每天她都会遵守约定,陪孩子一起睡。即使有时把工作带回家,她也总在孩子睡着后,才把电脑掏出来加班……虽然她也很羡慕那些事业家庭兼顾的人,但是对孩子来说,更重要的是陪伴的质量。看到孩子健康成长,她觉得很满足。

发挥水声世界里的女性优势

在海洋领域,像赵梅这样闯出一番天地的女性并不多见。然而,赵梅从未因为自己是女性而在这个男性占主导的领域中畏难退却,她反而觉得女性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女性的心思更细腻,能快速捕捉前瞻性的信息;女性更灵活,在谈判陷入困境的时候,善于利用沟通优势找到解决之道;女性更懂得过刚易折、以柔克刚的道理,在科研工作遇到困难时,比男性更坚韧、更执着。

微信图片_20231205130605

刚带团队出去时,她也被对方质疑过能力,但当她在工作中展现出扎实的理论基础、出色的技术能力时,所赢得的信任和尊重也是加倍的。因为对方知道眼前的这位女性必定是付出了比男性更多的努力,才具备了令人信服的能力。所以,虽然女性在这个领域处于劣势,但同样也有了化劣势为优势的机遇。

正如她在小诗中所写的:投身蔚蓝海洋科技,创新求索科技强军道路,虽时有困苦挫折,但坚定理想信念在心中,擦亮人生最亮丽的底色,成为海上木兰花,不做那锦上花。当兴趣与事业相结合时,才能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深爱水声事业的她,在走向深蓝的壮阔航程中扬帆远航,劈波斩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