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和市长龚正陪同下,来到位于徐汇区的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
习近平在考察时强调,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市科技系统广大科技工作者倍感振奋、深受鼓舞,纷纷回应。
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上海科技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注入了新动力,我们科技工作者倍感振奋,更深感责任在肩。上海科技系统将牢记嘱托、勇担使命,以“使命如磐”的担当不断深化基础研究,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强化前瞻布局,聚力推动更多原始创新、颠覆式创新;以“筑巢引凤”的诚意厚植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沃土,完善全链条支持培养体系,构建宽容失败的创新容错机制,让更多“千里马”在科创赛道上竞相奔腾;以“攻坚克难”的锐气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创新资源集聚、要素涌流的创新热土,奋力谱写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新篇章!
市科技工作党委副书记、市科委主任骆大进:
上一次在上海考察,习近平总书记看了上海创新成果展,这次来再次寄语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强调要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我们深深感受到总书记对上海科技创新一以贯之的殷切期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对上海,对于全国都有深远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在风雨洗礼中坚定信心,以排头兵、先行者的担当,以“只争朝夕”的状态和“十年磨一剑”的意志,聚焦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新赛道,紧紧围绕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筑牢经济稳健前行的根基。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韩志强:
科协系统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在着力塑造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全周期上精准发力、搭建平台、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引导和鼓励各类创新要素向科技企业集聚,提供更为精准的供需对接服务,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发挥科技社团学科专业优势,加强对“卡脖子”技术、科技前沿发展趋势等重要战略问题的分析研究,为保持战略敏捷、战略主动的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坚定开放合作理念,巩固和开创对外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发挥民间科技交流渠道作用。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周伯文:
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认真学习领会后,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深感使命责任重大。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将始终把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力推进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构建人工智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技术体系。总书记强调“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我们将积极营造开放包容、原创和有组织科研并举的创新环境,打造未来战略科学家涌现的创新平台,为年轻人提供更多机会、更大舞台。我们将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坚守使命担当,胸怀“国之大者”,勇攀智能高峰,为支撑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实现人工智能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王华: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牢记“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初心使命,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院党组决策部署,锚定科技强国建设目标,紧紧围绕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把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定位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体系化建制化的组织优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化原始创新策源功能、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重点,努力产出一批关键性、原创性、引领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
上海科学院党委书记秦文波:
上海科学院正深入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把上海科学院改革发展放到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大趋势、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大场景中深入思考,谋篇布局,立足全院改革发展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聚焦产业应用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研发,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发展,加快建设高水平、高效率、高效能、高质量的科研联合体。我们将牢记嘱托,保持创新激情,加强党建引领,形成各方合力,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
上海科技馆党委书记姜道荣:
上海科技馆作为全市最主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面向青少年的校外科学教育主阵地,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紧紧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不断强化科普创新策源功能,大力开展新质生产力科普,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学、高科技企业的联动合作,积极拓展“博物馆+”服务半径,充分发挥在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贡献科普力量。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谢晓明: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即将迎来建所百年,研究所始终围绕国家在不同时期的重大需求,坚持科技报国、科技强国初心使命,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总书记的指示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我们深感使命如磐、责重山岳。我们将赓续“科技报国”百年薪火,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聚焦集成电路材料、智能传感器、量子信息和集成微系统领域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探索重大成果转化与产研协同新机制,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上海建设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高地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董绍明:
我们团队依托中国科学院体系化建制化优势、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区位优势和上海硅酸盐所平台优势,研制了系列适用于极端服役环境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助力高分辨率空间遥感卫星和航空发动机等高端装备发展,为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科技攻坚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我们的关键技术是买不到的,也是别人不会给的,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新型举国体制的科研组织优势,才能汇聚众人之智不断抢占科技制高点,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胜利:
从集体学习到调研考察,通过如此密集的安排,我能够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前沿科技迅速转换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视,这使我们备受鼓舞。大模型带来科研范式的变革,智能眼睛将带来新的视野,目前,我们所正积极与地方科研机构紧密合作,推动高端仪器装备与人工智能相互赋能。我们会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的探索力度,同时也履行好国立科研机构加强基础研究的主责主业,力争在各方面走在前列。
中国电科首席专家、32所基础软件部主任李健:
我将在电科数字(32所)党委的领导下,把个人事业积极融入单位事业发展,把个人奋斗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充分依托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智能系统融合创新中心,围绕智能计算根业务,瞄准锐华嵌入式软件、无人智能、基础大模型等方向,以边端智能系统、云边端一体化智能系统等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不断打造更多“硬核成果”,深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贡献更多力量。
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党总支书记、副主任黄鹏: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科研范式变革的关键时期,总书记再次来到上海为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把脉定向,对我们每一位科技工作者来说,既是激励更是鞭策!平台中心作为上海科技资源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将进一步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强各类科技资源的共享机制研究,不断提升共享效率,更好的服务于基础研究、应用研发和企业创新,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融合,推动上海优质科技资源更好的服务于国家战略,为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党总支书记、副所长陈海鹏:
当前科技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科研范式变革与产业变革加速融合,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能否抢占前沿、抢夺先机至关重要。总书记再次强调上海要抢抓机遇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我们倍感责任在肩。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与时俱进深入研究科技创新的内在机理、底层逻辑、演化趋势,积极围绕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开展前瞻性、政策性、应用性研究,提供务实管用的智库成果。
上海市徐汇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宁:
作为上海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徐汇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服务国家战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科创资源优势,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总结推广“模速空间”经验,深化创新生态建设;进一步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前沿科技领域,推动技术突破、产业升级、治理探索的全链条协同发展,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产业生态培育中展现更大作为。
上海莘泽创业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曲奕:
莘泽始终坚持不变的使命就是帮助科学家实现从“0-1”的成果转化突破,从无路处开路,于荆棘中闯关。在高质量孵化器的建设过程中,莘泽聚集了一批智本合伙人,引入专业服务机构,举办科学家训练营,从概念验证到创业大赛再到持股孵化,为科学家初创企业提供从技术萌芽到市场腾飞的全链支持。习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备受鼓舞,我们将牢记嘱托,面对创新之艰险,使命在肩,更好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积极赋能高端产业,助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