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透过产业周这扇窗,看生物医药创新力量何以近悦远来

发布时间:2025-10-16

浦江潮涌,国际生物医药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上海。10月13日至17日,2025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如约而至,这是上海连续第五年搭建这一全球性平台。今年的主题“链动全球 赋能产业”,精准诠释了上海在全球生物医药格局中的定位——不仅是创新的策源地,更是要素聚合、规则衔接、发展协同的关键枢纽。

从实验室发现,到规模化生产,再到跨国商业化,生物医药创新的长链条在此高度浓缩。透过产业周这扇窗口,可以一窥上海如何吸引生物医药创新力量近悦远来。

微信图片_20251016091909

2025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现场(受访者供图)

平台能级跃升:从“展示窗”到“策源地”

一场盛会的影响力,关键看它能否沉淀下推动产业发展的实质性成果。今年的产业周,一系列重磅签约与揭牌,标志着其功能正从“展示”向“策源”深化。

开幕活动上,上海市科委副主任朱启高、上海海关副关长黄新天为(上海)生物医药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揭牌,作为在WTO框架下破解贸易壁垒和预警贸易风险的支撑平台,实现了生物医药领域的全国唯一。

有新平台打通出海“堵点”,也有新平台重塑空间布局。记者注意到,2025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期间,浦东、闵行、嘉定三大高端医疗器械集聚区同步启动。这并非简单的物理集聚,而是功能互补的生态构建。上海基于各区禀赋,对产业链进行“一盘棋”式的精准规划与空间落子,提升整体产业能级。

上海国投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合作基金签约仪式同期举行。截至今年10月,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已市场化遴选13个子基金,实现近6倍的资本放大效果。上海国投公司表示,将持续完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建设,发挥好母基金的引领功能和全生命周期基金矩阵的支撑功能。

微信图片_20251016091912

2025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现场(受访者供图)

思想密度激增:从“听趋势”到“创潮流”

产业周的价值,不仅在于签下多少项目,更在于汇聚前沿思想,并让这些思想碰撞、发酵,引领行业潮流。

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刘厚佳介绍,2025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以“1+1+15+N”架构布局,包括1场开幕活动,1场成果展,15场从创新生链、产业铸链、政策兴链、资本强链、协同聚链等五个方向展开的系列专题论坛,以及全年开展的N场产业周系列主题活动。

主论坛上,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管理司副司长蓝恭涛、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顾金辉作政策解读。2019年诺贝尔奖得主格雷格·塞门扎、直观医疗全球董事会主席古迦睿、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发表主旨演讲。谢晓亮、王晓东、安吉拉·库库拉、邓锋等业界顶尖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围绕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趋势等话题进行分享。

“高质量的大数据是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医药的关键,生物医药大数据和AI结合势必加速新药研发过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谢晓亮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使生物医药研究范式发生了巨大转变,这为中国、也为全世界的医药界带来了新机遇。

据悉,产业周还发布了《干细胞产业发展蓝皮书》《AI制药产业发展蓝皮书》《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发展白皮书》《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发展白皮书(2025版)》等成果。

迈向世界级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和产业集群

产业周所展现的活力,根植于上海持续优化、日益厚重的生物医药创新生态。

来自上海市科委的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持续跃升,产业规模从2021年的7617.1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847.02亿元,实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94%。2025年上半年产业规模5005.66亿元,全年突破万亿大关在即。

微信图片_20251016091915

2025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现场(受访者供图)

上海市科委生药处处长、二级巡视员曹宏明介绍,“十四五”以来,上海在《细胞》《自然》《科学》等顶刊生命科学及医学领域发文量和四大顶级医学期刊发文量持续增长。2021年至2025年8月,上海获批国产一类创新药30个,占全国总数的17%;境内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45个,占全国总数的20%。

与此同时,上海生物医药企业License out交易领跑全国,2024年达成交易38起、307亿美元,占全国近三分之一。国际TOP20药企和TOP20医疗器械企业中各有19家在上海设立总部、生产或研发中心。2023年以来,罗氏制药、第一三共、美敦力、西门子医疗、翰森制药、直观复星、信达生物等企业的一批高能级项目相继落地。

多位生物医药领域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上海有着“最优”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吸引全球创新力量近悦远来。这种“最优”不是只看土地成本,而是以最低的创新创业综合成本,实现最高的创新效益,“在这里能打通全链条创新各个环节,能快速找人找资本找临床研究专业化服务,科研人员、初创企业、跨国大药企自然愿意来上海安居乐业、投资建厂”。

记者从上海市科委获悉,“十四五”以来,上海出台了《上海市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条例》等两部法规和《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批政策,以及合成生物学、细胞与基因治疗、AI+医药等多个行动计划,组织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基因与细胞治疗、合成生物学、脑机接口等科技专项,推动生物医药前沿突破和产业发展。

2021年至2024年,上海生物医药领域累计融资2383.72亿元,发生融资事件1494起,位居全国前列。196种新优药械产品纳入上海市级医院目录,有效推动创新产品应用推广。

记者采访了解到,面向“十五五”,上海将全力推动“基础研究、孵化转化、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落地生产、推广应用”全链条加速,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和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