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立雪,上海无问芯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3年前,当“Scaling Law”也就是“规模定律”被验证,大家发现,当我们有更强算力、更大参数、更多数据,可以带来更好的模型。这让我意识到:这一次摆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一波新的创业浪潮,更是一场生产力范式革命的起点。
芯穹之下 算力远征
2025.11.11 上海
大家好,在今天的讲述之前,我想先请大家想象一个画面:如果有一天,我们的人工智能和算力能像水和电一样,只要拧开龙头、插上插座,就可以随时得到,那会让我们迎来怎样的生活?在那时,AI肯定不会只是少数人的高端配置,而将是为所有人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 我是夏立雪,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CEO。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段从“理想”走向“落地”的旅程。 无问芯穹成立于2023年5月,创始团队来自我的母校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我从本科就开始从事芯片架构方向的科研,3年前,当“Scaling Law”也就是“规模定律”被验证,大家发现,当我们有更强算力、更大参数、更多数据,可以带来更好的模型。这让我意识到:这一次摆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一波新的创业浪潮,更是一场生产力范式革命的起点。这让我有了一种无法抗拒的创业冲动,这不仅源于技术人的梦想,更有一份属于中国人的愿景。 之前几次工业革命,科技突破的主场都在西方;而现在,中国在AI的算法和数据等方面已经积累了独特优势,如果能进一步打开算力的上限,那么,中国就有机会第一次站在技术创新的浪潮之巅,第一次成为领跑者,引领AI产业的革命。 那么,在这场世界级的产业变革中,我们团队能为中国做些什么? 我们知道,AI的未来,需要大量算力支撑。然而今天,我们的算力发展却面临着多重制约: 在芯片方面,我们和全球顶尖水平大概还有至少两代的差距; 生态方面,芯片和算力离不开尖端软件的配合,但是软件领域已形成了生态壁垒。 产业方面,国产算力资源分布零散、各款芯片缺少适配,让我们本就宝贵的算力资源散落成为一座座孤岛,让千千万万中小企业和普通人,难以尽情拥抱AI时代。 无问芯穹的创业方向,就是要以领先的软硬协同技术,破解算力困局,助力中国打造云端一体智能算力基础设施,通过做好国产芯片与进口芯片之间的适配优化,提升算力效能,降低算力成本。我们的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就像是修桥,也就是为分布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基于不同芯片、不同集群的算力,搭建一座立交桥,让它们互联互通,成为整个网络的一部分。目前,我们已经让异构芯片的混用效率达到97%,让国产算力可以真正用于大模型训练。 在这里,我想分享两个故事。 第一个:我们有一家做AI应用的客户,在发布新版本时,低估了市场热度,算力服务需求量瞬间爆发,急需扩容。眼看服务器要宕机,我们给他们建议,既然进口优质算力拿不到,不如让无问芯穹用国产算力帮你支撑起来。结果,基于我们对国产算力的优化调度,这个客户的算力服务能力很快就翻了一倍,赢得了一场至关重要的“云发布”攻坚战。 另一个故事:使我们和上海算法创新研究院的合作,上海算法创新研究院接到了一个训练高性能科研大模型的任务,可用的资源也正是国产芯片,时间紧任务重训练难度高。无问芯穹依托自主研发的智算云平台,稳定支撑百亿参数大模型训练长达600小时不间断,创造了国产算力模型训练的记录。 这两个故事让我很有感触。这些客户一开始都抱有一种想法:“我们的算力能行吗?”后来,他们经过亲身验证后相信:“依托技术支撑,算力可以像是水龙头的水,打开能用,关上会停,完全不用关心它来自哪里”。换句话说,我们通过技术,让我们的算力被无感融入到整个算力资源池,支撑起千行百业的AI创新。而这就是我们给产业的最大的价值。我们的方案,像是从最基础的环节入手,把各种技术“熔化”“重铸”。这件事非常难,但是一旦做成,它就可能在未来带来十倍甚至百倍的算力跃迁。 从更长的视角来看,人工智能最终一定会走入我们身边的设备。因此,除了在智算云领域的布局,我们还深度探索帮助终端提升算力,降低能耗,真正让我们终端设备插上“智能”的翅膀。我们联合创智学院推出“天权2.0大模型”,在3B计算和7B内存占用下撬动21B的智能水平杠杆,实现近一个数量级的资源节省。我们推出“开阳2.0推理引擎”,实现端侧推理性能提升超100%,赋能联想AI笔记本电脑,显存减少38%,运行内存占用与能耗降低40%。最终效率提升两倍以上,联想在1000万台笔记本电脑上安装了我们的产品,让终端设备智能化。 能在短短两年时间取得这样的成绩,无问芯穹靠的绝不是少数几个人的努力,而是一整个属于年轻人的集体。我们是一家年轻的公司,平均年龄只有32岁,可以说,所有的技术突破,都是靠冲在一线的年轻人实现的。公司成立初期,有一项突破性成果,把AI算法硬件计算效率提升了3倍,这项成果的第一作者是一位24岁的女实习生。这也让我深信,优秀的企业文化和组织架构,能让年轻人更充分地释放能量。 正如AI模型拥有强大涌现能力,AI时代的科技公司也应该成为“涌现型组织”,每个人不仅拥有不俗的个人能力,更是被共同的价值观维系,可以自主驱动、自发协作,从而迸发出集体创新的火花。 于我个人而言,之所以愿意在算力这条艰难的路上尽情燃烧自己,还有一个更深的信念。我坚信,中国是下一代AGI基础设施最合适的试验场和发源地。中国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国家和上海为创新型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政策扶持,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能迅速凝聚足够的战略决心和资源;我们拥有最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最强劲的市场潜力,只要在中国把场景跑通,就可以形成一个向全球复制的最佳实践;我们遵循“科技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贴近AI对科技普惠的价值追求。 未来,我们期待在无问芯穹的支持下,算力将真正成为AI时代的“水电煤”,让每一位科研人员、开发者和中小企业触手可及。 今天,中国的技术人,第一次有机会成为世界下一次产业变革的基石。这是过去几百年来,我们从未有机会书写的宏大命题。为了实现梦想燃烧自己,这不是消耗,而是点燃,点燃团队的热血,点燃产业的信心,更点亮中华民族在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征程。 (本文摘自夏立雪在“天问·时代答卷‘为国担当 勇为尖兵’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演讲全文) 人物介绍: 2025年4月29日,夏立雪作为上海优秀青年企业家代表,在模速空间,向总书记汇报创新成果。他带领公司聚焦研发,打造自主可控智算支撑底座。生态方面,提出连接“M种模型”和“N种芯片”高效协同部署的AI基础设施新范式,聚合国产、沪产芯片生态;训推方面,提出异构芯片通信原语,突破异构、异域混合训推挑战;优化方面,通过大模型软硬件协同方式,实现行业最优性能和最低成本。基于上述突破,无问芯穹在多款主流芯片的训练推理性能优化达到行业第一;攻克英伟达、AMD、华为、沐曦等6种国产芯片异构集群软硬件适配优化难关,推出异构、异域、训推一体的智算云平台,有力提升了国产算力的能效,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曾获2025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