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经济观:勇于改革、稳中有为、关注民生
学习路上·习近平“治国理政观”系列之六
发布时间:2014-07-28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提高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他的经济战略思想根植于中国的实际,是多年积累形成的,并一以贯之不断发展。丰富的工作经历,使他对经济数据的意义、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济规律以及发展方式转型有充分的了解,对中国经济也有着深刻的理解。通过学习习近平主席的经济观,我们将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坚定信心:不再简单以GDP论英雄】
科学分析明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既要正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又要看到具备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既要坚定必胜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扎实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面对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既要充分肯定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的态势,也要看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
——习近平在广东主持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2012年12月9日)
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2013年6月30日)
我要强调的是,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我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第一,信心来自于中国经济增速处在合理区间和预期目标内。第二,信心来自于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第三,信心来自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内生动力。第四,信心来自于亚太发展的良好前景。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2013年10月7日)
我们这么大个国家、这么多人口,仍然要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防止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一味以生产总值排名比高低、论英雄。
——习近平在湖南考察(2013年11月3日至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