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改革开放40年标志性首创案例——“星期日工程师”带来发展新活力

发布时间:2018-07-26

1979年11月,当时的奉贤县钱桥乡一家工厂连年亏损,打算开发新产品。乡党委书记三次登门找到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助理工程师韩琨,后来韩琨受聘担任了技术顾问,几乎每个星期日都会赶往奉贤,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使得该厂绝处逢生,产品畅销国内外。1981年11月,在打击经济领域违法犯罪活动中,因为3400元劳动报酬,韩琨以贪污受贿罪被区检察院立案受审。“星期日工程师”韩琨的遭遇,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大讨论。最终,韩琨的行为被中央政法委认定为不构成犯罪。

上世纪80年代初,蓬勃兴起的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急需科技人才的支持。上海市政府颁发文件规定,凡从市区流往郊县或国营农场工作的科技人员,可保留市区户口,工资不变;到县以下单位工作者,向上浮动一级工资,作为岗位津贴。这些政策是对“人”的松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甚至星期天也不休息,为上海和周边的乡镇企业解决技术上的难题。那时候,上海大概有2万余名“星期日工程师”,他们成为了一支“科技新骑兵”,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就这么流动了起来,上海周边的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开始风生水起,特别是促进了苏南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

然而,当时社会上对于科技咨询服务活动逐步采用有偿合同制的做法存有争议,使“星期日工程师”等科技人员心存疑虑。针对这一情况,市科协对科技人员业余兼职、劳动报酬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并向市政府提交了 《关于科协系统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1982年9月,市政府批文同意市科协的报告,肯定了科技咨询服务工作的重要作用,并批转有关单位参照执行。市科协与市财政局联合颁发了 《科协系统及所属学术团体科技咨询服务收费的暂行规定上海市实施细则》,以及相关奖励办法,为加快咨询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导向。

1988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科委关于科技人员业余兼职若干问题的意见》,允许科技干部兼职。不到4个月后,1988年5月8日,市科协成立了上海市星期日工程师联谊会,这是全国最早成立的星工联组织之一。星工联原秘书长白海临回忆:“报名消息传开后,科学会堂一下子挤满了来报名的人。3000多人报名,最后注册的是1700多人。大家感觉终于不用再偷偷摸摸了,可以堂堂正正为社会做点事情了。”南昌路47号,从此成为了“星期日工程师”的另一个“家”,激发了科技工作者服务社会的积极性,促进了改革开放初期科技与经济的第一轮大融合。

不同于以往“星期日工程师”的单打独斗,星工联涉及多学科,完成了多项单个工程师难以胜任的工作。“我们为多家企业做过风险评估。比如对宝钢的风险评估,当时保险公司要求一年左右时间完成,星工联的多名专家用了一个半月就拿出了高质量的评估报告。”现星工联常务副理事长梅向群介绍,星工联的服务项目多时达到1300余项,获得过中国科协颁发的科技咨询最高奖项金牛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