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科学技术基地。70年来,上海科技资源不断积聚,科技投入逐步加大,创新环境日益优化,涌现出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有效支撑了经济和社会的蓬勃发展。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上海科技”联合“世界科学”、“三思派”等微信公众号推出系列纪念文章,深切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科学事业的热忱、对造福民生的初心和探求未知的使命担当!
扬起风帆,驶向科技的海洋
从我国第一艘万吨轮“东风”号的设计建造,到各种类型的特大型船舶的建造成功,上海造船业一次次刷新我国造船史上的记录,奏响了新世纪迈向海洋的进行曲。而今,上海设计制造的各类数万吨级的远洋运输船,承载着“中国制造”的理想,航行于世界五洲四海。
1959年4月15日,新中国第一艘完全自行设计和建造的万吨远洋货轮“东风”号在江南造船厂下水。
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是中国船舶工业708所设计制造的我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1978年在江南造船厂建成下水,1984年用于我国首次南极科考。
1982年建造的2.7万吨散装货轮“世沪”号是我国首批出口的万吨级大型散货船,其建造质量优良,被国际造船界誉为“可与世界上任何一条船的质量媲美”。
2003年6月22日,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设计建造的15万吨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 “海洋石油111”落成下水。
2005年12月28日,由沪东中华(集团)有限公司承造的中国第一艘液化天然气船(LNG)在上海出坞,装载量达14.7万立方米。
2012年5月9日,由中船七〇八所研发设计的“海洋石油981”号成功开钻,该平台是我国首座3000米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实现了中国几代海洋石油人的理想,代表了当今世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的最高水平,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和“国内第一”,填补了我国在深水钻井特大型装备领域的空白。
2014年8月15日,由中船七〇八所研发设计的3000吨级军贸护卫舰首舰下水,该舰是我国对外出口的最大吨位新型水面护卫舰艇,被誉为“最强出口战舰”,开创了中国军贸舰船新纪元,代表着我国军贸舰船的最高技术水平。
2018年9月26日,由中船七〇八所研发设计的亚洲最大、最先进的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天鲲”号成功交付,该船是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的超大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大幅提升了我国填海造陆、航道疏浚、港口建设等领域能力,是中国船舶工业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把高新技术与重型装备制造高度融合的一个里程碑。
2019年7月11日,由中船七〇八所研发设计的我国首艘专业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正式交付,标志着我国极地科考事业迎来 “双龙探极”新时代,极大增强了我国的极地科考能力。“雪龙2”号是一艘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能够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的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
2019年9月25日,由中船七〇八所研发设计的全球首艘LNG动力23000箱集装箱船下水,该船为全球在建最大载箱量的船舶,拥有一颗当前独一无二的“绿色心脏”——一个18600立方米的MARK Ⅲ薄膜式燃料舱,实现了我国在超大型集装箱船研发设计领域的技术引领。
刚刚在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亮相的新一代两栖装甲突击车,拥有强悍的水陆两栖作战能力,水上战力正源自上海,中船七〇八所参与了该战车的水上分系统设计。
深潜畅游不再是梦
2012年6月27日,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标志我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它由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是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7000米,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99.8%的海洋区域。
2016年12月27日,由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和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公司组成的深渊科学考察队,搭乘中国自产的科考母船“张謇”号,前往西南太平洋公海,对一条7000米~10000米深渊海沟成功进行了科考作业。
从科考母船“张謇”号释放的三台万米级着陆器,在万米深度(最深下潜到10890米)海中,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考察作业,获得了非常宝贵的、来自万米深渊的宏观生物活体、微生物及海水样本和影像资料。图为科考人员正在提取2号着陆器获得的马里亚纳海沟海底沉积物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