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1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举办2025年“公众科学日”系列活动。本次活动是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主题为“以营养科学之问 启健康未来新程”。研究所结合国家“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全面展示立足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重大慢病防控与老龄健康促进”的科学贡献与责任担当,结合学科特色与科研优势,针对不同年龄段受众策划【科学启思】【探索启慧】【惠民启知】三大板块。此次先行举办“【探索启慧】‘未来科学家’实验室开放日”与“【惠民启知】科普集市”,揭开了“公众科学日”科普主题月的序幕。
此次活动的5个开放单元与10个科普展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来自全市四十余所中小学幼儿园共计400余名青少年以及其他社会公众走近科学,与科学“亲密接触”。
聚焦“小而精”,挖掘特色 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活动期间研究所向青少年团体集中开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实验室/研究单元,紧扣自身特色性与专业性,既有深入浅出的科普报告,也有科学实验的沉浸体验,激发了青少年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在岳阳路园区,一场情景式讲座为青少年拉开探索的序幕:"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通过荧光显微镜带领青少年捕捉多能干细胞绽放的"彩虹光晕";"氮氮的忧伤"则通过-196℃液氮实景演示,让莱顿弗罗斯特效应的魔幻蒸汽与细胞冻存技术完美交融,这些均出自多能干细胞研究团队。在表观遗传和营养相关慢性病研究组实验室内,围绕《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青少年们通过不同浓度食用色素混合水的小实验形象地理解血液的组成和高血脂的危害;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副研究员魏言欢则带领青少年“穿越”进了RNA药物的“前世今生”,并精心准备了tRNA胸针赠与同学。不远处的科学咖内氛围同样活跃,围绕主题“原来‘不胖不瘦’是这样炼成的”,学生及家长纷纷踊跃举手提问,不仅现场测量了自身体脂,还通过计算常见饮料中的含糖量、估算日常食物的热量,以及对不健康食谱“改造升级”3个小实验参与互动,这些来源于信息中心副研究馆员张永娟的精心准备。 漕宝路园区,工程实验室营养功能食品部迎来了一群康健街道的小小“社区治理师”。他们可是带着“给社区食堂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的任务前来学习交流的,现场老师也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定制了“寻找紫色健康精灵花青素”的实验,以实践激发兴趣,将基础营养素、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等知识融会其中,小小“治理师”们满载“干货”与兴趣而归。 激活“创思维”,优化形式 响应市民需求,面向公众开放,营养与健康所科普集市板块“热力值”更是拉满,十个展位联袂呈现了一场科普盛宴。现场观众里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幼童,面对形式多样的科学普及展台,都跃跃欲试想要一探究竟,大家在逛中学、学中思,收获颇多。 传统的展板讲解与模型展示必不可少,从生动形象的肌肉、脂肪模型到标有热量的多种食品的微缩模型,从瓜果蔬菜酒水饮料等日常食品到引申植物全能性灵感的“多肉”盆栽,从色彩丰富的染色体模型到可拼接的双螺旋DNA模型,青少年们流连驻足展台前,认真观察、耐心倾听。一个满是绿植的展台旁,金颖研究员通过"多肉变形记"的趣味讲解,将深奥的细胞重编程原理转化为童趣盎然的科学故事,点燃了孩子们对生命奥秘探求的好奇火花。 实物观察之外,青少年对动手动脑的互动体验也青睐有加。有长相萌萌却在科学实验中贡献多多的模式生物;也有显微镜下的脂肪与肌肉组织切片;既能体验精细捕捉皮肤衰老状态的“魔镜”,也能请志愿者现场测量身高体重并给出BMI值,还能围绕“轻断食”“饮食模式”“饮食限制”等热门主题参加原创问答挑战或抽取密码子生成不同卡通人物,最后在“奇妙茶世界”展台“探秘茶多酚”。“这么搭配或许更健康哦!”高莹研究员在展台旁耐心指导着小观众们进行食物模型的膳食搭配,青少年们在实践中学习如何打造健康、均衡的膳食结构。 此外,志愿者们还充分发挥创新思维设计了既蕴含科学原理又生动有趣的实验。如人群营养与膳食干预研究组展台设置了“酒精反应测试”互动游戏,传递“未成年人零饮酒,成年人慎饮酒”的健康理念;肿瘤演变与转化医学研究组设计了从口腔细胞中粗提DNA的可视化实验,吸引青少年们争相参与并带回一份属于自己的DNA“纪念品”。 注入“精神力”,展现风采 活动当天,研究所【薪火赓续·守护健康】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也向公众敞开大门,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为公众讲述并展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风采与精神财富,回顾了著名神经生理学家冯德培先生生平,展现了先生“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此次科学家精神展览公众同样可以云上观展。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两者共同构成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本月,营养与健康所还将结合全民营养周、徐汇区科技节、科技活动周等重点科普活动,实现党建赋能、区域联动,呼吁公众走近科学、拥抱科学,全面营造科技创新浓厚氛围,为抢占科技制高点目标的实现营造良好氛围,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应尽力量。 本次活动由营养与健康所所办公室会同信息中心科学传播中心共同组织,由研究所原副所长廖侃研究员担任科学顾问,得到了国家鼠和兔类实验动物资源库、表观遗传和营养相关慢性病研究组(高莹组)、多能干细胞研究团队(金颖等)、甲状腺激素与代谢调控研究组(应浩组)、肿瘤演变与转化医学研究组(王跃祥组)、人群营养与膳食干预研究组(马昊组)、营养感应与衰老干预研究组(陆炯明组)、工程实验室营养功能食品部及皮肤健康部、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信息中心产业情报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薪火赓续·守护健康】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研究生会、管理与支撑第一党支部、信息中心第三党支部、采购部、后勤保障处等单元的大力支持。(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