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天文馆@徐家汇书院”项目发布,打造元宇宙科普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05-21

5月16日下午,上海天文馆联合徐家汇书院、上海市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行走的天文馆@徐家汇书院——星海书航XR沉浸式体验项目”在徐家汇书院发布。该项目依托“元宇宙+科普”的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化重塑天文馆资源,为公众开启了一场虚实交织的宇宙探索之旅,标志着上海天文馆在科普教育与技术创新融合领域迈出里程碑式的一步。

微信图片_20250521090036

科技赋能新体验

微信图片_20250521090050

上海天文馆始终致力于突破传统教育边界。“行走的天文馆”XR沉浸式体验项目基于元宇宙技术基础,重点突破了超高清建模、高效移动终端渲染、天文垂类大语言模型、XR大空间自由路径规划、体感手势互动等专项技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将上海天文馆丰富的展项和珍贵藏品进行了内容重构和数字化重塑,通过构建高度仿真且充满无限遐想的虚拟空间,为公众提供一种源于天文馆又高于天文馆的全新沉浸式天文科普体验,探索了科普教育与文旅娱乐相互促进融合新范式。

项目团队秉持着深度挖掘知识内涵与创新呈现形式的原则,致力于为游客带来极具吸引力和寓教于乐意义的体验。项目团队深入剖析上海天文馆各个展项背后的科学原理、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将这些丰富的信息转化为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体验内容。同时,充分发挥元宇宙技术的开放性和创造性,突破现实空间的限制,打造出一系列特色鲜明的虚拟场景,让晦涩的天文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沉浸式体验,开创了“知识探索+沉浸娱乐”双驱动的科普新模式。

元宇宙与科普创新融合

微信图片_20250521090055

本次发布的“星海书航”大空间版是上海天文馆“行走的天文馆”项目在文旅元宇宙领域的又一力作。项目根据徐家汇书院体验现场的空间结构进行二次定制,也是该项目首次探索对外运营。通过LBE大空间和全高清建模的沉浸式体验技术,以上海天文馆家园展区的精彩展品展项为内容基础,开展一场全新体验的天文馆奇妙日。

观众将化身探险者,在讲解员“晓天”与外星伙伴“科飞”的引导下,开启从神话秘境到天体科学的奇幻旅程。星座石柱随探索者驻足亮起古老星图,月球表面随视角变换展开地质史诗,星际碎片随轨迹凝聚成宇宙信物,双向传送门由探索者开启未来探索的双重结局。天象厅的穹顶流转着流星雨与烟花的瑰丽盛景,神话墙上的图腾随交互姿态诉说不同文明传说,流动的光影与12种隐藏勋章暗合每位观众的独特足迹,构建出虚实交织的沉浸式宇宙诗篇。

跨越五百年的星际对话

微信图片_20250521090100

在发布会现场还展出了国内最早使用二重证据法认证的陨石——南丹陨石,它来自明代《庆远府志》记载的 1516 年广西南丹陨石雨,与 1958 年发现的铁镍合金陨石形成跨越时空的互证。本次展出的陨石标本含 92.35% 铁镍合金及稀有矿物如陨硫铁、磷铁镍陨石,表面保留气印和熔蚀痕迹,不仅为研究宇宙射线提供关键样本,更与徐家汇书院所在的南丹路原址形成跨越时空的文化呼应,寓意科技与人文的永恒对话。

虚实交融探无界

微信图片_20250521090105

“行走的天文馆”系列自2024年10月发布以来,已荣获“2024文化和科技融合优秀产品奖”“2024年度上海市博物馆卓越教育项目”“2025年度中国上海VR/AR产业博览会-最佳教育解决方案”等多项殊荣,并成功推广至学校、社区及全国科技场馆,获得了极佳反响。未来,上海天文馆也将持续推动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让更多人在虚实交织中感受宇宙魅力。